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O药联手仑伐替尼,肝胆肿瘤治疗新突破!胆管癌复发骨转移症状详解及减轻痛苦策略!
发布时间:2024-08-26 10:59:38

       胆管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给众多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鉴于其潜在的复发风险和骨转移的并发症,胆管癌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当胆管癌不幸复发并伴随骨转移时,患者往往会经历更为严峻的症状挑战,其中疼痛加剧是为显著的表现之一。那么,面对胆管癌复发骨转移的复杂病情,患者究竟会遭遇哪些具体症状?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减轻其痛苦呢?这些问题无疑成为了患者及其家属关注的焦点。

 

仑伐替尼,作为一款多靶点药物,展现了其卓越的“百搭”特性,不仅在联合PD-1单抗Keytruda(K药)治疗肝癌中表现出色,更与PD-1单抗Opdivo(O药)携手,在肝胆肿瘤的治疗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今日,我们将深入探讨一则令人振奋的真实案例:一位肝内胆管癌患者,在经历骨转移并术后仅5个月不幸复发,却通过O药与仑伐替尼的联合疗法,实现了完全缓解(CR)的显著疗效。此外,我们还将揭秘O药联合仑伐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取得的惊人疾病控制率——高达96.7%,几近完美。这一组合如何在肝胆肿瘤领域独领风骚,让我们一同见证。

 

胆管癌骨转移患者康复奇迹:深度解析一例复杂病例

 

患者概览: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因腹部持续疼痛三天而入院接受检查,终被确诊为晚期肝内胆管癌,并伴有骨转移。

 

病史与家族背景:患者既往无肝病史,但值得注意的是,她曾在2007年和2012年分别接受过剖腹产手术。家族病史方面,患者的姨妈和哥哥均因肝病去世,这可能表明家族中存在某种遗传易感性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揭秘:增强CT扫描显示,在患者的第VIII段肝区,紧邻右肝和中肝的位置,存在一个体积为8.0 cm×7.8 cm×6.2 cm的肿块,该肿块在动脉期呈现异常强化,门脉期则相对为低信号。此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进一步揭示了主肝胆管、左肝胆管以及胆囊内均存在结石。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高达2131.00U/ml,CA125为134U/ml,血红蛋白水平为95.0克/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细胞胆管癌,并显示了一系列特定的标志物表达情况。

 

基因检测的突破: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发现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TMB)高达18.46突变/Mb,同时存在MSH2和MSH6的缺失,表明为dMMR/MSI-H状态。此外,该患者的KIT、NRAS、TP53、MET、PDGFR等基因具有临床上可操作的突变。

 

综合诊断与评估:综合以上信息,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肝内胆管癌伴骨转移,PD-L1低表达,TMB高,dMMR/MSI-H,且Child–Pugh评分为A(5分)。这一复杂病例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胆管癌骨转移治疗策略的重要机会。

 

治疗历程深度解析:晚期肝内胆管癌伴骨转移患者的康复之路

一、外科手术切除干预

 

2016年10月6日,患者成功接受了肝第八段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横膈膜病变切除术,同时还进行了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以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次日,患者顺利出院,进入后续治疗阶段。

 

二、术后放化疗巩固

 

为巩固手术效果,患者接受了两个疗程的化疗,具体方案为:前三天每天静脉注射顺铂25mg/m2,接下来的14天则每天口服xeloda 910mg/m2。此外,还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放疗,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癌细胞。

 

三、复发挑战与微波消融应对

 

然而,术后仅五个月,患者即出现复发情况。MRI检查显示,肝脏右叶出现多个肿块,其中大者尺寸为3.1cm×2.1cm,信号强度略高。为应对复发,2017年3月,患者接受了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以局部控制病情。

 

四、O药联合仑伐替尼的创新治疗

 

术后12天,患者开始接受O药治疗,剂量为2mg/kg。两周后,治疗方案调整为O药(2mg/kg)联合仑伐替尼(8mg/天),以探索更佳的治疗效果。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在随后的20个月内持续进行,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

 

五、病情持续缓解与原发灶消失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在治疗后的第2个月、第13个月和第21个月,肝脏病变范围逐渐缩小,几乎完全消失。这表明O药联合仑伐替尼的治疗方案对原发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六、转移灶稳定与肿瘤标志物下降

 

在第二个治疗周期中,虽然影像学检查发现颈动脉扩张至右胸椎椎弓根(T7–8),但O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后的第9个月,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右胸椎转移的病情保持稳定。同时,肿瘤生物标记物CA126、CA199水平在治疗过程中逐渐降低,并在第四个治疗周期后恢复正常水平。影像学评估显示,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的治疗效果。

 

七、不良反应管理与长期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2级不良事件,包括肝损害、高血压和无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不良事件均归因于仑伐替尼的使用,并通过相应的药物管理和对症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迄今为止,原发灶和转移灶已经完全消失,没有复发迹象。对治疗效果的终评估显示了完全缓解(CR),这标志着患者在这一创新治疗方案下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成果。

 

O药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DCR高达96.7%的突破性成果

 

在2020年ASCO大会上,一项关于O药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显示,在总体人群中,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达到了10%,总缓解率(ORR)为76.7%,而更令人振奋的是,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6.7%。

 

这项名为Study117的研究是一项开放的Ⅰb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30例晚期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O药的治疗。其中,17例患者为BCLC-B期,13例患者为BCLC-C期。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岁,年龄范围跨度较大,从36岁至81岁不等。在性别分布上,男性患者占据了80%的比例。在ECOG表现状态上,28名患者为ECOG 0,仅1名患者为ECOG 2。

 

在研究设计中,患者根据体重接受不同剂量的仑伐替尼治疗:体重≥60kg的患者接受12mg仑伐替尼口服,每天1次;而体重<60kg的患者则接受8mg仑伐替尼口服,同样每天1次。同时,所有患者均联合使用O药240mg进行静脉用药,每2周1次。

 

该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Part1纳入了6例无其他合适治疗方案的患者,主要用于评估剂量限制性毒性。令人鼓舞的是,在这6例患者中均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这一结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研究进入了第2部分,纳入了24例初治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

 

数据截止至2019年5月17日,研究者对整体疗效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CR)达到了10%,部分缓解率(PR)为66.7%,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6.7%。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惊人的96.7%。这一突破性成果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O药联合仑伐替尼:肝胆肿瘤治疗新突破,综合治疗思路开辟未来方向

 

在肝胆肿瘤的治疗领域,O药联合仑伐替尼的治疗方案展现出了非凡的疗效,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骨转移的胆管癌患者在接受这一治疗方案之前,还结合了射频消融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这一创新的治疗思路不仅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借鉴,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的预测不谋而合,他曾指出肝癌治疗即将迈入免疫治疗3.0的新时代。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联合靶向及局部治疗已经成为肝胆肿瘤治疗领域的大势所趋。这种综合治疗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肝胆肿瘤患者能够从这一创新的治疗方案中获益,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治疗未来。

 

回首往昔,肝癌治疗的免疫3.0时代已经悄然降临,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局部治疗正如同“三国鼎立”,共同构筑起肝癌治疗的新篇章。这一综合治疗模式的崛起,无疑将为更多的肝癌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和希望的照耀。

上一篇:JAMA子刊 | 标准化医学监测有利于改善癌症易患综合征的预后及治疗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新药临床试验招募中:肺癌患者免费参与机会,新治疗方案探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