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依非韦伦(Efavirenz)

依非韦伦(Efavirenz)

全部名称:

依非韦伦,施多宁,依非韦伦片,Efavirenz,EFV

适应症

依非韦伦属于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0类别,是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抑制剂。它通过非竞争性结合并抑制HIV-1逆转录酶(RT)的活性,作用于模版、引物或三磷酸核苷,同时兼有小部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有效阻止病毒的转录和复制。

海外直邮
药师指导
隐私服务
签订合同
  • 产品图片
  • 相关信息

依非韦伦(Efavirenz)说明书概述

 

依非韦伦属于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0类别,是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抑制剂。它通过非竞争性结合并抑制HIV-1逆转录酶(RT)的活性,作用于模版、引物或三磷酸核苷,同时兼有小部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有效阻止病毒的转录和复制。

药品称呼

通用名:依非韦伦片

商品名:施多宁

全部名称:依非韦伦,施多宁,依非韦伦片,Efavirenz,EFV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作用机制

依非韦伦是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是HIV-1逆转录酶(RT)非竞争性的抑制剂,作用于模版、引物或三磷酸核苷,兼有小部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安全与疗效

为比较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治疗艾滋病(AIDS)的临床疗效。选取AID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奈韦拉平组与依非韦伦组,各50例。奈韦拉平组予以奈韦拉平治疗,依非韦伦组予以依非韦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学疗效与病毒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48,96,144周CD4+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144周两组患者CD4+细胞计数高于治疗48周(P0.05;治疗144周两组患者CD4+细胞计数高于96周(P0.05)。治疗48,96,144周,两组患者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非韦伦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肝功异常,皮疹发生率低于奈韦拉平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高于奈韦拉平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治疗AIDS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依非韦伦。

 

性状

依非韦伦片:黄色类胶囊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本品用于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HIV-1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及儿童。

 

规格

依非韦伦片:50mg;200mg;600mg。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依非韦伦片:

 

1、成人:本品与蛋白酶抑制剂和/或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合用的推荐剂量为口服600mg,每天1次。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另服。为改善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在治疗开始的二至四周以及持续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中,建议临睡前服药(见【不良反应】)。

 

2、抗反转录病毒药联合治疗:本品必须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联合使用。

 

3、青少年和儿童(17岁及以下):本品与蛋白酶抑制剂和/或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合用的推荐剂量如下。本品仅可用于确信能吞咽片剂的儿童。本品推荐空腹、睡前服用。尚未进行本品用于3岁以下儿童或体重低于13kg儿童的研究。

 

(1)13-15kg儿童,每日一次每次200mg。

 

(2)15-20kg儿童,每日一次每次250mg。

 

(3)20-25kg儿童,每日一次每次300mg。

 

(4)25-32.5kg儿童,每日一次每次350mg。

 

(5)32.5-40kg儿童,每日一次每次400mg。

 

(6)≥40kg儿童,每日一次每次600mg。

 

不良反应

1、临床研究中依非韦伦通常有良好的耐受性。依非韦伦已在超过9000名患者中得到验证。在与蛋白酶抑制剂和/或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的临床对照研究中,1008名患者每天服用600mg本品,发生率高于5%且与治疗有关的中重度最常见不良事件是皮疹(11.6%)、头晕(8.5%)、恶心(8.0%)、头痛(5.7%)和乏力(5.5%)。对照组中恶心的发生率更高。与本品有关的最值得注意的不良事件为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和精神症状。本品与食物同时服用会增加依非韦伦的暴露,并且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见【注意事项】)。

 

2、临床研究中其他一些较少发生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反应、协调异常、共济失调、精神混乱、昏迷、眩晕、呕吐、腹泻、肝炎、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异梦、困倦、抑郁、思维异常、兴奋、健忘、精神错乱、情绪不稳定、欣快、幻觉和精神症状。

 

3、一些上市后监测报道的不良事件包括:神经衰弱、妄想症、小脑协调及平衡能力障碍、惊厥、瘙痒、腹痛、视力模糊、脸红、男子乳房发育、肝功能衰竭、光敏性皮炎、胰腺炎和在颈后、乳房、腹部和腹膜后腔等处的身体脂肪再分布或堆积、耳鸣和颤动。

 

4、有几例肝功能衰竭的上市后报告,其中包括无既往肝病史或存在其他疾病风险的病人,具有可能导致爆发的特征,有部分案例可能会进展到肝移植或死亡的程度。

 

5、除了皮疹的发生率较高及程度较为严重外,儿童中其余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基本上与成人相似。

 

6、皮疹:

 

(1)临床试验中,接受600mg本品治疗的患者有26%发生皮疹(其中18%被认为与治疗有关),而对照组中患者皮疹的发生率为17%。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发生严重的皮疹不超过1%,同时1.7%的患者因皮疹而中断治疗。多形性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14%。

 

(2)接受依非韦伦治疗的57名儿童中有26名儿童(46%)出现皮疹,其中3名儿童(5%)出现严重的皮疹。在儿童开始接受依非韦伦治疗前,可考虑预防性应用适当的抗组胺药。

 

(3)皮疹通常是轻至中度的斑丘疹性皮疹,发生于开始本品治疗的前两周中。大多数患者的皮疹随着本品的继续治疗会在一个月内消退。对于因皮疹而中断治疗的患者可重新开始服用本品。重新服用本品时,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组胺药和/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见【注意事项】)。

 

(4)本品用于中断了NNRTI类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经验很有限。19名因皮疹而中断奈韦拉平治疗的患者已接受本品治疗。这些患者中9人在服用本品时发生轻至中度皮疹,2人因皮疹而停药。

 

7、精神症状:

 

(1)接受依非韦伦治疗的患者中有严重的精神不良事件的报道。在一项对照研究中,1008名患者接受了平均1.6年包含依非韦伦方案的治疗,而对照组635人接受了平均1.3年的对照剂治疗。依非韦伦组和对照组特殊的严重精神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严重抑郁(1.6%,0.6%)、自杀倾向(0.6%,0.3%)、非致命的自杀企图(0.4%,0%)、攻击性行为(0.4%,0.3%)、偏执(0.4%,0.3%)和躁狂(0.1%,0%)。

 

(2)既往有精神疾患的患者产生上述精神症状的危险性似乎更高,躁狂的发生率升高到0.3%,严重抑郁和自杀倾向的发生率升高到2.0%。个别上市后报道有自杀身亡、错觉和神经质行为,但是尚不能肯定这些报道与依非韦伦相关。

 

8、神经系统症状:

 

(1)临床研究中,每天服用600mg本品的患者,常报道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但不仅限于:眩晕、失眠、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及异梦。在600mg本品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合用的对照临床试验中,19.4%的患者出现中度至重度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0%为重度症状),相比之下,服用对照药物的患者有9%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3%为重度症状)。临床试验中,2.1%用600mg本品治疗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症状而终止治疗。

 

(2)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开始于治疗的第一或第二天并且在前2-4周后消除。在一项临床研究中,每月发生至少中度以上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一般在4至48周,发生在5%-9%的接受依非韦伦治疗的患者及3%-5%的对照组患者中。在一项未受感染志愿者的研究中,代表性神经系统症状发作的中位时间为服药后1小时而中位持续期为3小时。临睡时服药可改善这些症状的耐受性,并且建议在治疗的第一周以及持续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临睡时服药(见【用法用量】)。降低剂量或分次服用每天剂量并未能带来益处,因此不建议如此用药。

 

9、实验室检查异常:

 

(1)肝酶:1008名接受600mg依非韦伦治疗的患者中有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对照组中也有类似的肝酶升高。接受600mg依非韦伦治疗的患者中有156名患者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的血清标志阳性,7%患者的AST以及8%患者的ALT升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对照组的患者中有91名患者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的血清标志阳性,5%患者的AST以及4%患者的ALT升高到上述水平。所有接受600mg依非韦伦治疗的患者中有4%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其中乙肝和丙肝患者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中的患者,无论有无感染乙肝或丙肝,GGT类似升高的发生率是1.5-2%。依非韦伦治疗的患者中单独的GGT升高反映的是酶的诱导而非肝毒性(见【注意事项】)。

 

(2)血脂:某些服用依非韦伦的未感染HIV的志愿者总胆固醇可升高10-20%。依非韦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方案治疗的患者非空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别可升高大约20%和25%,依非韦伦+茚地那韦方案治疗的患者大约可升高40%和35%。依非韦伦对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无详细报道。在另一项研究中,依非韦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方案治疗48周的患者,总胆固醇,HDL-胆固醇,空腹LDL-胆固醇,和空腹甘油三酯增高分别是21%,24%,18%和23%。目前尚不明确这些血脂改变的临床意义。

 

禁忌

1、本品禁用于临床上对本产品任何成份明显过敏的患者。

 

2、本品不应与特非那丁、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咪达唑仑、三唑仑、匹莫齐特、苄普地尔或麦角衍生物合用。因为依非韦伦与这些药物竞争CYP3A4,可能抑制这些药物的代谢,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和/或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持续的镇静作用或呼吸抑)。

 

3、本品不应与伏立康唑标准剂量合用。因为依非韦伦可以显著地降低伏立康唑的血浆浓度,同时伏立康唑也使依非韦伦的血浆浓度显著升高。(见【药物相互作用】)。两者合用时的剂量调整(见【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应单独用于HIV治疗或者以单药加入无效的治疗方案。

 

2、在处方与本品合用的药物时,医师应参考相应制造厂商的产品用药指南。

 

3、如果联合用药方案中任何抗反转录病毒药因怀疑为不耐受而被中断,应慎重考虑停用所有抗反转录病毒药。在不耐受症状消除的同时应重新开始抗反转录病毒药联合治疗。抗反转录病毒药间歇性单药治疗和序贯重新用药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增加了产生选择耐药性突变病毒的可能性。

 

4、不建议在与施多宁联合用药的复方产品中包含依非韦伦(例如:ATRIPIA)。

 

5、在给予依非韦伦的动物中观察到有畸形胎仔。因而,服用本品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应联合采用避孕套避孕和其他避孕方法(如,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避孕药)。(见【药物相互作用】)

 

6、皮疹:有关本品的临床试验中,报道有轻度至中度皮疹,通常在继续治疗时可消退。适当的抗组胺药和/或皮质激素类药可改善耐受性并加速皮疹消退。低于1%的经本品治疗的患者报道出现伴有水疱、湿性脱屑或溃疡的严重皮疹。多形性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14%。对于发展为伴有水疱、脱屑、累及粘膜或发热的严重皮疹患者,应停用本品。有危及生命的皮肤反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如果中断本品治疗,还应考虑停用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以避免耐药病毒的产生(见【不良反应】)。经本品治疗的57名儿童中报告有26例皮疹(46%),3名患儿为严重皮疹(5%)。患儿在开始接受本品治疗前,可考虑采用适当的抗组胺药预防。

 

7、精神症状:经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精神系统不良事件的报道。既往有精神疾患的患者似乎产生精神症状的危险性更高。上市后的不良事件有个别自杀、错觉、行为异常的报道,但是并不能从这些报道中得出这些情况是否与本品相关的结论。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与医生联系以判断这些症状是否与本品有关,如果是相关的,则进一步评价继续用药的危险性是否超出所获益处(见【不良反应】)。

 

8、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研究中每天口服本品600mg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较为不适的神经系统症状,常见有头晕、失眠、困倦、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异梦,但不局限于此(见【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出现在治疗的前一到两天,一般在两至四周后缓解。患者应被告知若出现上述症状,继续治疗通常这些症状将得到改善,而且并不预示着将产生任何少见的精神症状。

 

9、惊厥:在服用依非韦伦的患者中极少见惊厥发作,通常都伴有已知的发作病史。患者同时服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抗惊厥药物,例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需要对其血浆浓度进行定期监测。在一项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同时服用卡马西平和依非韦伦,卡马西平的血浆浓度会降低(见【药物相互作用】)。对有惊厥病史的病人要慎重用药。

 

10、生殖的潜在风险:

 

(1)妊娠分类为D。在妊娠的前三个月服用依非韦伦,可能对胎儿有害。孕妇应避免服用依非韦伦。应联合采用避孕套和其他方法避孕(比如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避孕药)。由于依非韦伦有较长半衰期,建议在停止服用施多宁后12周仍然要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哺乳期妇女应在服用依非韦伦前进行孕期检查,依非韦伦在妊娠期应停止使用,除非它带给母亲的可能益处超过带给胎儿的可能危险,并且没有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怀孕妇女在孕期的前三个月内服用依非韦伦或者在服用依非韦伦时发现已经怀孕,必须告知她所存在的对胎儿的潜在的危害。

 

(2)目前尚未对妊娠妇女进行充分并且良好对照的研究。通过一项对怀孕妇女的抗反转录病毒的上市后经验的记载,在多于700名在孕期前三个月的孕妇服用依非韦伦和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合用的报道中,未收到有显著的致畸报道。报道有极少数的神经管缺陷,包括脊髓脊膜突出。这些报道大多数是回顾性的,但其相关性判断未明确。只有对于胎儿潜在的获益评估超过潜在的风险时,才可使用依非韦伦,例如孕妇没有其他治疗药物可供选择。

 

11、肝毒性:对于已知或怀疑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以及使用其他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监测肝脏酶学指标。对于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5倍的患者,需要权衡本品连续治疗的益处与未知的严重肝脏毒性的危险(见【不良反应】)。

 

12、血脂升高:使用本品可致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开始服用本品前及治疗期间应进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查。

 

13、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在那些联合抗反转录病毒包括本品治疗(CART)的病人中有报道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在治疗初期,免疫系统对CART有反应的病人可能增加无症状的或残余机会性感染的炎性反应,这需要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14、脂肪重分布:在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可观察到躯体脂肪重新分布/堆积,包括向心性肥胖、颈背部脂肪堆积(水牛背)、肢体萎缩、面部消瘦、乳房肥大和“库兴氏面容”。其机制和长期影响目前还未知,因果关系也还未建立。

 

15、特殊人群用药:

 

(1)对于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无足够的数据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剂量调整,所以不推荐使用依非韦伦。由于依非韦伦代谢受细胞色素P450介导,以及慢性肝病患者应用本品的临床经验有限,本品应慎用于肝功能损伤患者。潜在的肝病(包括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联合治疗时,严重的和可致命的肝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有数例肝衰竭的上市后报告发生于既往无肝病史或存在其他疾病风险的患者。应考虑监测既往无肝病史或存在其他疾病风险的患者的肝酶学指标。

 

(2)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尚未进行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因只有不足1%的依非韦伦以原形经尿排泄,所以肾功能受损对清除依非韦伦的影响极微。无严重肾衰竭患者的使用经验,建议对这些患者进行密切地安全性监控。临床研究中经评价的老年患者数量较少,不足以确定对本品的反应是否与年轻患者不同。本品尚未在3岁以下或体重低于13kg的儿童中进行评价。有证据显示依非韦伦可能改变低龄儿童的药代动力学。故依非韦伦不应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

 

(3)食物影响:依非韦伦与食物同时服用会增加其暴露,并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服用本品片剂时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高于服用本品硬胶囊剂。因此,推荐临睡前服用本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服用依非韦伦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应联合采用避孕套和其他方法避孕(比如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避孕药)。由于依非韦伦有较长半衰期,建议在停止服用施多宁后12周仍然要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哺乳期妇女应在服用依非韦伦前进行孕期检查,依非韦伦在妊娠期应停止使用,除非它带给母亲的可能益处超过带给胎儿的可能危险,并且没有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怀孕妇女在孕期的前三个月内服用依非韦伦或者在服用依非韦伦时发现已经怀孕,必须告知她所存在的对胎儿的潜在的危害。

 

2、目前尚未对妊娠妇女进行充分且良好对照的研究。通过一项对怀孕妇女的抗反转录病毒的上市后经验的记载,在多于700名在孕期前三个月的孕妇服用依非韦伦和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合用的报道中,未收到有显著的致畸报道。极少数的有关神经管缺陷,包括脊髓脊膜突出,有报道,这些报道大多数是回顾性的,但其相关性评判未明确。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孕妇注册:鼓励医师通过拔打电话910-256-0238(美国及加拿大请拔打电话1-800-258-4263)对孕妇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注册,以便监测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依非韦伦是否从人乳汁中分泌。由于动物研究数据显示依非韦伦可从动物乳汁中分泌,因此建议服用依非韦伦的妇女停止母乳喂养。为避免传播HIV,建议感染HIV的妇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母乳喂养。

 

儿童用药

尚未对3岁以下或体重低于13kg的儿科患者进行本品的临床研究。

 

老人用药

本品的临床试验没有包括足够多的65岁及以上老年受试者,不能确定他们的反应是否和年轻人不同。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抗反转录病毒的药物合用:

 

(1)膦沙那韦钙:作为本品与膦沙那韦和利托那韦合用的指导,应该查询膦沙那韦钙的处方信息。

 

(2)阿扎那韦:依非韦伦会减少阿扎那韦的暴露量。与依非韦伦合用时参考阿扎那韦的处方信息指南。

 

(3)茚地那韦:与单独服用茚地那韦标准剂量(800mg/8小时)比较,未感染的志愿者茚地那韦增加剂量(1000mg/8小时)与本品(600mg每天一次)同时服用时,茚地那韦的AUC和Ctrough分别降低约33-46%和39-57%。与单独服用茚地那韦标准剂量(800mg/8小时)比较,已感染的受试者茚地那韦增加剂量(1000mg/8小时)与本品(600mg每天一次)同时服用时,茚地那韦的AUC和Cmax也同样观察到类似改变。尚不清楚茚地那韦与依非韦伦合用时的最佳剂量。增加茚地那韦的剂量至1000mg/8小时不能补偿由于依非韦伦而增加茚地那韦的代谢。HIV-1感染病人(n=6)每日服用一次依非韦伦600mg,同时每日服用两次茚地那韦/利托那韦800/100mg时,茚地那韦和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与未感染的志愿者的数据相当。

 

(4)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单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用相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用同时服用依非韦伦时,观察到利托那韦的Cmin明显减少。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依非韦伦同时服用时,应考虑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胶囊或口服液剂量增加到533/133mg(4粒胶囊或6.5mL)(每日两次,同时进食)。

 

(5)地瑞那韦/利托那韦:依非韦伦(600mg,每日一次)与地瑞那韦/利托那韦(800/100mg,每日一次)合用时,可能会导致地瑞那韦Cmin下降。如果依非韦伦与地瑞那韦/利托那韦联合使用,应使用地瑞那韦/利托那韦600/100mg每日两次。查阅地瑞那韦/利托那韦的处方信息来指导与依非韦伦的合用。

 

(6)马拉韦罗(Maraviroc):马拉韦罗(100mg每天两次)和本品(600mg每天一次)联用时,马拉韦罗的AUC12和Cmax比单用马拉韦罗分别下降了45%和51%。与依非韦伦合用时参考马拉韦罗的处方信息作为指南。

 

(7)利托那韦(Ritonavir):在未受感染的志愿者中进行了本品600mg(每天睡前服药一次)和利托那韦500mg(每12小时用药)联合用药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联合用药的耐受性不好并且临床不良反应(如眩晕、恶心、感觉异常)和实验室化验值异常(肝酶升高)的发生率较高。本品与利托那韦联合用药时,建议监测肝脏酶类。

 

(8)沙奎那韦:沙奎那韦(软胶囊剂型,每天共1200mg分3次服用)与本品合用时,沙奎那韦的AUC和Cmax分别降低62%和45-50%。建议不要将本品与作为单独的蛋白酶抑制剂的沙奎那韦合用。

 

2、HCV蛋白酶抑制剂

 

(1)Boceprevir:依非韦伦(600mg,每日一次)与boceprevir(800mg,每日三次)合用时,降低了boceprevir的血浆谷浓度。(Cmin↓44%)未直接评估此降低的临床结果。

 

(2)沙奎那韦/利托那韦:没有数据显示本品与沙奎那韦和利托那韦联合应用的可能的相互作用。

 

(3)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在HIV感染的病人中进行了本品与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的联合应用使用的研究。没有观察到临床显著性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没有专门进行本品和其他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合用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由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与本品通过不同的途径代谢,而且不可能与本品竞争相同的代谢酶和消除途径,因此不认为有临床显著性相互作用。

 

(4)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没有进行本品和其他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合用的研究。

 

3、抗菌药物

 

利福霉素类:在12名未感染HIV的志愿者中,利福平可减少依非韦伦的AUC26%和Cmax20%。50kg或更重的病人,当本品与利福平同服时,本品的剂量应当提高到800mg/天。与本品同服时利福平的剂量不需调整。一项在未感染HIV的志愿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依非韦伦可分别减少利福布丁的Cmax32%和AUC38%,并增加利福布丁的清除率。利福布丁对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以上资料表明与依非韦伦联合服用时,利福布丁每天的用量应增加50%,若每周2至3次服用利福布丁,则利福布丁的剂量应加倍。

 

4、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1)阿奇霉素:在未感染的志愿者中合用单剂量的阿奇霉素和多剂量的依非韦伦不会导致任何临床显著性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当阿奇霉素和依非韦伦合用时,无需调整剂量。

 

(2)克拉霉素:将本品每天一次400mg与克拉霉素每12小时500mg合用7天,依非韦伦对克拉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将产生明显影响。与本品联合用药时,克拉霉素的AUC和Cmax分别降低约39%和26%,而克拉霉素羟基代谢物的AUC和Cmax分别增高约34%和49%。克拉霉素血浆水平的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还不清楚。服用本品和克拉霉素时,46%的未受感染的志愿者出现皮疹。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时,建议不必调整本品的剂量。而应考虑选择其他药物替代克拉霉素。

 

5、抗真菌药物

 

(1)伏立康唑:将本品每天一次400mg与伏立康唑每12小时200mg合用,在未感染的志愿者的研究结果为双向的相互作用。伏立康唑的稳态AUC和Cmax分别降低77%和61%,同时依非韦伦的稳态AUC和Cmax分别升高44%和38%。因此本品与伏立康唑的标准剂量应禁忌合并使用(见【禁忌】)。在未感染志愿者中,依非韦伦(300mg,每天一次口服)与伏立康唑(300mg,每天两次)合用以后,与单独服用伏立康唑(200mg,每天两次)相比伏立康唑的AUC和Cmax分降低55%和36%;与单独服用依非韦伦600mg每天一次相比,依非韦伦的AUC是等同的,但Cmax降低14%。在未感染志愿者中,依非韦伦(300mg,每天一次口服)与伏立康唑(400mg,每天两次)合用以后,与单独服用伏立康唑(每天两次200mg)相比,伏立康唑的AUC降低7%而Cmax增加了23%。这些差异没有临床显著性。与单独服用依非韦伦600mg每天一次相比依非韦伦的AUC增加了17%而Cmax是等同的。当依非韦伦和伏立康唑合用,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应该增加到400mg每天两次而依非韦伦剂量应该降低50%,比如300mg每天一次。当伏立康唑治疗停止,依非韦伦应恢复到原始的剂量。

 

(2)伊曲康唑:在未受感染的志愿者中将依非韦伦(600mg,每天一次口服)和伊曲康唑(200mg,每12小时一次口服)合用,与单独服用伊曲康唑相比,伊曲康唑的稳态AUC,Cmax和Cmin分别降低39%,37%和44%,而羟伊曲康唑分别降低37%,35%和43%。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不受影响。由于尚不能给出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伊曲康唑的推荐剂量,应考虑用其他的抗真菌药物替代伊曲康唑。

 

(3)泊沙康唑(Posaconazole):与单用泊沙康唑相比,依非韦伦(400mg,每天一次口服)和泊沙康唑(400mg,每天一次口服)合用,泊沙康唑的AUC和Cmax分别降低了50%和45%。应避免泊沙康唑和依非韦伦的联合使用,除非患者获得的利益大于风险。

 

6、抗疟剂

 

阿托伐醌和盐酸氯胍:依非韦伦(600mg,每日一次)与阿托伐醌和氯胍(250mg/100mg,单剂量)合用时,通过葡糖醛酸的诱导作用降低了阿托伐醌的AUC75%,Cmax44%,降低了氯胍的AUC43%。应尽可能的避免阿托伐醌/氯胍与依非韦伦合用。

 

7、降脂类药物

 

(1)阿托伐他汀:未感染的志愿者合用依非韦伦(600mg,口服每天一次)与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天一次),与单独服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的稳态AUC和Cmax分别降低43%和12%,2-羟基阿托伐他汀分别降低35%和13%,4-羟基阿托伐他汀分别降低4%和47%,总的有活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分别降低34%和20%。

 

(2)普伐他汀:未感染的志愿者合用依非韦伦(600mg,口服每天一次)与普伐他汀(40mg,口服每天一次),与单独服用普伐他汀相比,普伐他汀的稳态AUC和Cmax分别降低40%和18%。

 

(3)辛伐他汀:未感染的志愿者合用依非韦伦(600mg,口服每天一次)与辛伐他汀(40mg,口服每天一次),与单独服用辛伐他汀相比,辛伐他汀的稳态AUC和Cmax分别降低69%和76%,辛伐他汀酸分别降低58%和51%,总的有活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分别降低60%和62%,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分别降低60%和70%。依非韦伦与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的合用并未影响依非韦伦的AUC和Cmax值。无需调整依非韦伦的剂量。

 

8、抗凝剂

 

华法林/醋硝香豆素:依非韦伦可能增加或降低其血浆浓度和效果。

 

9、抗惊厥药物

 

(1)卡马西平:未感染的志愿者合用依非韦伦(600mg,口服每天一次)和卡马西平(400mg,每天一次)产生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卡马西平的稳态AUC,Cmax和Cmin分别降低27%,20%和35%,同时依非韦伦的稳态AUC,Cmax和Cmin分别降低36%,21%和47%。有活性的卡马西平环氧化代谢物的稳态AUC,Cmax和Cmin没有改变。卡马西平的血浆水平须定期监测。没有这两种药物更高剂量的数据,因而没有推荐的使用剂量,可考虑选用其它抗惊厥药物进行治疗。

 

(2)其他抗惊厥药物:没有数据证明合用依非韦伦和苯妥英、苯巴比妥或其他抗惊厥药物(CYP450同工酶的底物)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当依非韦伦与这些药物合用时,会产生单个药物血浆浓度的降低或升高,因而必须对血浆水平进行定期监测。没有进行依非韦伦与氨己烯酸和加巴喷丁合用的研究。预期无临床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因为氨己烯酸和加巴喷丁只通过尿液以原形消除,并且与依非韦伦的酶代谢和消除的路径一致。

 

10、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抗酸剂/法莫替丁:在未感染的志愿者中无论服用氢氧化铝/镁还是法莫替丁都不会改变依非韦伦的吸收。这些数据提示由其他药物引起的胃酸pH的改变不会影响依非韦伦的吸收。

 

(2)激素类避孕药

 

①口服:当口服避孕药(炔雌醇0.035mg/诺孕酯0.25mg每天一次)和依非韦伦(600mg每天一次)合用14天,依非韦伦对炔雌醇浓度没有影响,但甲基孕酮和左炔诺孕酮的血浆浓度,诺孕酯的有效代谢物在依非韦伦存在时有显著减少(甲基孕酮AUC,Cmax和Cmin分别减少64%,46%和82%,左炔诺孕酮AUC,Cmax和Cmin分别减少83%,80%和86%)。这些影响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未见炔雌醇/诺孕酯对依非韦伦的血浆浓度有何影响。

 

②注射剂:有关依非韦伦和注射用的激素类避孕药合用的信息有限。在一项去-甲羟孕酮醋酸酯(DMPA)和依非韦伦合用3个月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血浆孕酮水平维持在5ng/ml以下,与排卵抑制一致。

 

③植入剂:依托孕烯(etonogestrel)和依非韦伦的相互作用还未研究。可以预见的到依托孕烯的暴露量是减少的(CYP3A4诱导),上市后的偶尔报道:服用依非韦伦的患者和依托孕烯合用时避孕失败。

 

(3)免疫抑制剂:由CYP3A4代谢的免疫抑制剂(比如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或西罗莫司)与依非韦伦同时服用时,由于CYP3A4的减少可能发生免疫抑制剂暴露量的减少。可能会要求免疫抑制剂剂量的调整。开始或停止使用依非韦伦时建议对免疫抑制剂的浓度密切监控至少两周(直至达到稳定的浓度)。

 

(4)美沙酮:一项在感染了HIV的静脉药物使用者中进行的研究发现,同时应用依非韦伦和美沙酮可减少美沙酮的血浆药物浓度并可产生鸦片样的戒断症状。美沙酮的剂量需平均增加22%以减轻戒断症状。应监控患者的戒断症状,必要时可增加美沙酮的剂量以减轻戒断症状。

 

(5)小连翘属植物(金丝桃属):服用依非韦伦的患者应避免同时服用含有小连翘属植物(金丝桃属)的药物,因为它可以导致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下降。这一效应是由于CYP3A4的诱导活性,并且可导致疗效的丧失并产生耐药。

 

(6)抗抑郁药:联合服用帕罗西汀和依非韦伦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无临床意义的作用,因此两药联用时都不需要调整剂量。舍曲林对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但依非韦伦可分别减少舍曲林Cmax、C24和AUC28.6-46.3%。当联合服用舍曲林和依非韦伦时,应增加舍曲林的剂量以补偿由依非韦伦诱导的舍曲林的代谢异常。舍曲林剂量的调整应在临床疗效的指导下进行。安非他酮(150mg单剂量,缓释)与依非韦伦(600mg,每日一次)合用时,AUC和Cmax分别减少55%和34%。通过CYP2B6诱导,羟基安非他酮的AUC未改变,Cmax增加了50%。安非他酮剂量的增加应根据临床疗效进行,但不应超过最大推荐剂量。无需调整依非韦伦的剂量。

 

(7)西替利嗪:西替利嗪对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无明显的临床意义。依非韦伦可减少西替利嗪的Cmax24%但不改变西替利嗪的AUC。这些改变无明显的临床意义。因此,西替利嗪和依非韦伦联合用药时不需调整两药的剂量。

 

(8)氯羟去甲安定(Lorazepam):依非韦伦可分别增加氯羟去甲安定Cmax16.3%和AUC7.3%。依非韦伦对氯羟去甲安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的临床意义。因此两药联用时无需调整各自的剂量。

 

(9)钙通道阻滞剂:在未受感染的志愿者中将依非韦伦(600mg,每天一次口服)与地尔硫卓(240mg,每天一次口服)合用,与单独服用地尔硫卓相比,地尔硫卓的稳态AUC,Cmax和Cmin分别降低了69%,60%和63%;去乙酰基地尔硫卓分别降低75%,64%和62%;而N-单去甲基地尔硫卓分别降低37%,28%和37%。应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地尔硫卓的剂量(参照地尔硫卓说明书)。虽然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轻微的增加(11%-16%),但这些变化没有临床显著性意义,因此与地尔硫卓联合用药时,不必调整本品的剂量。依非韦伦和其他CYP3A4酶底物的钙通道阻滞剂(例如维拉帕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合用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数据提供。当依非韦伦和这些药物之一合用,钙通道阻滞剂的血浆浓度有可能降低。应该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参照钙通道阻滞剂相关说明书)。

 

(10)大麻素类试验相互作用:依非韦伦不与大麻素类受体结合。在服用本品的未受感染的志愿者中报告有尿液大麻素试验假阳性。仅在用于筛选的CEDIADAU多水平THC测定中观察到假阳性结果,而在其他的大麻素试验(包括用于确认阳性结果的试验)均未观察到假阳性试验结果。

 

药物过量

已有偶然每天服用两次本品600mg的患者中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增多的报告。一名患者出现不自主肌肉收缩。本品过量用药的治疗需采取一般支持性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状况。可给予活性炭以帮助去除未吸收的药物。尚无本品过量用药的特异解毒剂。由于依非韦伦与蛋白高度结合,透析不太可能有效地从血液中清除该药物。

 

药理作用

作用机理:依非韦伦是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是HIV-1反转录酶(RT)非竞争性的抑制剂,作用于模版、引物或三磷酸核苷,兼有小部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远远超过临床治疗剂量的依非韦伦对HIV-2RT和人细胞DNA多聚酶α,β,γ和δ无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1、慢性毒性:

 

(1)猕猴服用依非韦伦2年,服用的剂量使血浆平均AUC超过患者服用600mg/日的AUC的2倍或9倍,观察到轻到中度的肝脏胆管增生。一只猕猴除中度胆管增生外还有轻度的胆汁淤积。停止用药后,胆管增生是可逆的。2年治疗期末,9/10接受最大剂量依非韦伦治疗的猕猴有轻到中度的胆管增生。随后的26周的停止治疗后的恢复期,先前接受最大剂量依非韦伦治疗的猴子中有3/5胆管增生消失。其余2只猕猴是轻度的胆管增生。

 

(2)猕猴服用依非韦伦2年,服用的剂量要使血浆平均AUC超过患者服用600mg/日的AUC的2或9倍,观察到轻微的甲状腺滤泡细胞肥大。这一改变是由于继发诱导肝酶后甲状腺素清除率的增加所致。这一病理改变并不增加病人服用依非韦伦的危险性,因为其他已知的酶诱导剂长期治疗与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瘤无相关性。

 

(3)在服用依非韦伦1年或1年以上的猕猴中观察到非持续性的惊厥发作,所给剂量使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超过人服用600mg/日的4-13倍。但是这些猕猴的中枢神经系统未发现与依非韦伦相关的显微镜下改变。

 

2、致癌性:致癌性的研究显示,在雌性小鼠中观察到肝肿瘤和肺肿瘤的发生率增加,而雄性小鼠无此发现。在服用依非韦伦的雄性小鼠、雄性或雌性大鼠中任何肿瘤的发生率没有增加。肝肿瘤可能是因为依非韦伦的酶诱导效应所致;但是,肺肿瘤发生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在人体内相应的效应尚不清楚。

 

3、致突变性:体内和体外的遗传毒性分析研究显示,依非韦伦无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研究包括在S.typhimurium和大肠杆菌中进行的细菌突变分析,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进行的哺乳动物突变分析,在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进行的染色体畸变分析,以及小鼠体内骨髓微核分析。

 

4、生殖:依非韦伦不会降低雌性或雄性小鼠的交配或生殖力,并且不影响经治疗的雄性小鼠的精子和后代。依非韦伦不影响雌性大鼠的生殖功能。由于在大鼠体内依非韦伦的快速清除,这些研究中,大鼠的系统药物暴露量等于或低于人体所给依非韦伦的系统药物暴露量。

 

5、发育研究:

 

(1)一项正在进行的后续毒性研究中发现,接受依非韦伦治疗的猕猴,20个胎儿/新生儿中有3个出现畸形。怀孕的猕猴服用依非韦伦的剂量是每日60mg/kg,这一剂量的血药浓度与人服用600mg/日的值相似。在一个胎儿中出现无脑畸形和单侧无眼畸形伴继发的舌肥大,另一胎儿中出现小眼畸形,第三例出现腭裂(见【注意事项】)。

 

(2)依非韦伦治疗的大鼠中没有发现胎儿畸形;但是,每日200mg/kg的剂量组发现有胎儿的再吸收增加,这一剂量下的孕鼠的血浆峰浓度和AUC与人服用600mg/日的值相似。孕兔服用每日75mg/kg的依非韦伦没有发现致畸性和胚胎毒性,这一剂量产生的血浆峰浓度类似于人服用600mg/日的值,AUC大约相当于人服用600mg/日的一半。

 

(3)已证实依非韦伦可通过大鼠、兔和猕猴的胎盘屏障。在这些动物中,胎儿血中依非韦伦的浓度近似于母体内的血浓度。

 

药代动力学

1、吸收:

 

(1)未感染HIV志愿者单剂量(100mg-1600mg)口服给药5小时后依非韦伦血浆浓度达峰值(1.6-9.1μM)。剂量至1600mg,观察到Cmax及AUC呈剂量相关的增加;Cmax及AUC的增加不与剂量成比例,这一点支持本品在高剂量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吸收减少。多次给药并不改变达到峰药浓度所需的时间(3-5小时),6-7天时达到血浆稳态浓度。

 

(2)HIV感染者在血药稳态浓度时,平均Cmax、平均Cmin和平均AUC与每日口服剂量200mg,400mg,600mg呈线性关系。35位接受本品600mg每日一次治疗的患者,稳态Cmax是12.9μM,稳态Cmin是5.6μM,AUC是184μM·h。

 

(3)食物对口服吸收的影响:未感染HIV志愿者中,高脂或正常进餐后单剂服用本品600mg的生物利用度较空腹服用时分别增加22%和17%。本品可以空腹服用或与食物同服。

 

2、分布:依非韦伦与人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高度结合(结合率大约是99.5-99.75%)。HIV-1感染者(n=9)每日服用200mg-600mg本品至少1个月,脑脊液的药物浓度是对应血浆浓度的0.26-1.19%(平均0.69%)。这一比例比血浆中与非蛋白结合(游离)的依非韦伦大约高3倍以上。

 

3、代谢:

 

(1)人体研究及用人肝微粒体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依非韦伦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为含羟基的代谢物及其进一步的葡萄苷酸化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本质上无抗HIV-1的活性。体外研究证实CYP3A4及CYP2B6是依非韦伦代谢过程中主要的同工酶。同时体外研究显示了依非韦伦抑制P450的同工酶2C9,2C19及3A4,在所观察的依非韦伦的血浆浓度范围内,Ki值是8.5-17μM。体外研究中,依非韦伦不抑制CYP2E1,仅在大大超出临床治疗剂量时才抑制CYP2D6和CYP1A2(Ki值是82-160μM)。

 

(2)在CYP2B6同工酶纯合子G516T遗传变异的病人中依非韦伦血浆暴露可能会增加。尚不清楚这种变异相关的临床意义;然而不能排除与依非韦伦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可能性。

 

(3)已证实依非韦伦诱导P450酶,导致自身代谢。每日200-400mg的剂量治疗10天,药物累积浓度低于预期值(低22-42%),终点半衰期为40-55小时,亦低于单剂量用药的半衰期(52-76小时)。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发现,400mg或600mg依非韦伦与茚地那韦联用,与200mg剂量的依非韦伦组比较,不会造成茚地那韦AUC的进一步下降。此发现说明,400mg或600mg依非韦伦对CYP3A4的诱导程度是相似的。

 

4、清除:依非韦伦单剂量给药的终点半衰期相对较长,为52-76小时,而多次给药后的半衰期为40-55小时。放射性标记依非韦伦,尿中发现的大约占14-34%,以原形排泄至尿中的依非韦伦小于1%。

 

5、患者特异性:

 

(1)肝功能受损:一个多剂量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依非韦伦在轻度肝损伤病人(Child-PughA级)中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判断中度或重度肝损伤(Child-PughB或C级)是否影响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见【注意事项】)。

 

(2)肾功能受损:未研究依非韦伦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但是,以原形排泄至尿中的依非韦伦小于1%,因此肾功能受损对依非韦伦的清除影响应该是极小的。

 

(3)性别和种族差异: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以及不同种族之间,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相似。

 

(4)老年患者:本品的临床研究中65岁及以上的患者人数较少,因此无法判定老年患者是否与年轻人的反应不同。

 

(5)儿童患者:本品未在3岁以下及体重小于13kg的儿童患者中进行研究。接受依非韦伦治疗的57名儿童患者中,除新发皮疹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外(46%),其余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大致与成人类似(见【不良反应】)。儿童体内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类似。49名患儿服用了等量于600mg本品的硬胶囊(根据体重计算体表面积来调整剂量),稳态Cmax是14.2μM,稳态Cmin是5.6μM,AUC是218μM·h(见【临床研究】)。17名患儿服用了研究用的口服溶液,等量于上市剂型600mg本品的硬胶囊(根据体重计算体表面积来调整剂量),稳态Cmax是11.8μM,稳态Cmin是5.2μM,AUC是188μM·h。

 

贮藏方法

15-30℃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