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闻动态
CT检查可能是各位病友复查之路上的“常客”了,大家是否有疑惑,为什么医生总让我做CT?CT不是有辐射吗,经常做难道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
的确,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但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定期进行CT检查的辐射风险远小于疾病诊断的价值。
1、为什么医生经常让癌症患者做CT?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CT检查的基本原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通过X射线对人体进行分层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和重建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检查方法。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比于X线片,CT检查更为清晰、仔细,而相比核磁共振,CT检查更为便捷、便宜。因此,无论在治疗的哪个阶段,CT检查都是医生的首要选择。
在治疗前,医生会借助CT检测,对患者的病变特性进行评估,明确肿瘤病变的发展过程,从而便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判断。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CT明确治疗的效果、发现潜在的转移风险,以便及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
2、CT报告中什么“字眼”
和表现提示癌细胞转移
众所周知,一旦恶性肿瘤发生转移,就被认为是“晚期”。若肿瘤已发生转移但未被发现,这将对治疗手段的选择、疗效以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而通过CT报告中的一些“字眼”可能提前发现转移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CT报告的组成部分:
CT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影像描述部分详尽全面,记录了影像科医生在阅片过程中所关注的正常与异常情况。而诊断意见部分则相对简洁,提供了影像科医生对病情的倾向性诊断与建议。患者和家属可通过诊断意见或诊断结论了解病情,若想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还需进一步学习报告中可能提示肿瘤转移的术语与特征。
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血液转移到其他脏器,如肝、肺、脑、骨等处,与其他脏器相比,脑转移和骨转移更为棘手,因为它们所涉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更为复杂。因此,定期的CT复查有望将癌细胞转移扼杀在摇篮中。
一、脑转移瘤
1、CT典型表现
(1)CT平扫:可见脑内多发或单发结节,单发者可较大,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呈等或低密度灶,出血时密度增高;瘤周水肿较重;
(2)增强CT:病变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多发者可呈不同形式强化。
2、报告中的关键“字眼”
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灰白质交界处多发的低或等密度肿块(多发病灶),周围水肿明显,结节呈环形强化。
二、骨转移瘤
1、CT典型表现
骨转移瘤按病变的密度和形态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1)溶骨型转移:表现为松质骨和/或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边缘较清楚,多无骨硬化,常伴有不太大的软组织肿块;
(2)成骨型转移:为松质骨内斑点状、片状、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灶,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
2、报告中的关键“字眼”
骨转移多以中轴骨受累多见,如肺癌、乳腺癌易侵犯胸椎、胸骨,前列腺癌、肾癌多易侵犯腰椎、盆骨等,局部“骨质代谢增高/活跃”。
(1)溶骨型转移:“溶骨性破坏”、“低密度缺损区”等;
(2)成骨型转移:“成骨性改变”、“高密度灶”等;
(3)混合型转移:“混合性改变”、“溶骨性与成骨性改变同时存在”等。
小贴士
若担心多次CT对身体造成伤害,可以在日常多喝水、绿茶等,促进新陈代谢,多吃胡萝卜、西红柿、苹果、木耳等食物,有助于抗辐射。同时,在进行CT检查时,配合医生摆好体位、呼吸,去除金属饰品,以缩短检查时间。
总体来说,进行CT检查是利大于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况下CT无法确诊肿瘤转移的情况,需要结合相关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确诊。因此,当发现上述字眼时,不要过于焦虑,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治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