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罕见的纤维板层肝细胞癌病例
发布时间:2025-01-13 13:40:58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罕见的挑战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Fibrolamel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L-HC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肝脏肿瘤,约占所有肝癌的1-5%,多见于青少年和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同于常见的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患者通常没有肝硬化或病毒感染背景,肝功能也相对健康。然而,其罕见性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治疗和研究面临巨大挑战。手术切除是目前的标准治疗,但一旦肿瘤扩散或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治疗难度急剧增加,化疗效果有限,而免疫治疗的效果也未得到明确证实。

 

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在 The Lancet 发表了一篇病例报道,描述了一名17岁纤维板层肝细胞癌患者通过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取得远端效应的成功案例。这一突破为纤维板层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启发。

 

病例概述:17岁患者的抗癌之旅

 

这名17岁的患者在13岁时首次确诊纤维板层肝细胞癌,并接受了肝脏切除术及术后多轮化疗,初次治疗成功使病情缓解。然而,在随后的3年中,患者发生了腹膜和脑转移,经历了更多次化疗、手术和放疗。在常规复查中,他被发现右侧肺门和双肺出现肿物,随后确诊为复发性肿瘤。

 

患者的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显著的 CD45阳性细胞浸润(73% CD3+),局部 PD-1 和 PD-L1染色阳性。基于这些结果,医生决定采用 PD-1抗体药帕博利珠单抗 联合 调强放疗(48Gy) 治疗右侧肺门肿物。

 

治疗效果:远端效应的惊人表现

 

治疗3个月后,患者右侧肺门肿物部分缩小,肺实质结节显著减小;6个月后,肺实质结节完全消失,达到完全缓解。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远端未直接接受放疗的肿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显示出典型的 远端效应(Abscopal Effect)。

 

在12个月时,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经过激素治疗缓解。但在重新启用帕博利珠单抗后,肺炎再次复发,终停药,帕博利珠单抗共用药25个周期。尽管药物中断,患者在后续接受肝移植后,肿瘤在4年内保持完全缓解状态,未见复发。

 

远端效应:肿瘤免疫的新希望

 

远端效应是指局部治疗(如放疗)不仅能杀灭原发肿瘤,还能导致远端未治疗转移灶的缩小或消失。这一现象早于1953年被提出,其机制长期未明,直到近年才发现免疫系统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放疗等局部治疗会杀死肿瘤细胞,释放 新抗原,从而激活肿瘤特异性 T细胞。这些被激活的T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攻击远端的肿瘤细胞。与此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通过解除 PD-1/PD-L1通路 的免疫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了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本例中的患者或许正是通过这种协同作用实现了肿瘤的远端控制。

 

难得的案例:免疫与放疗的协同作用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通常较差,而本例患者却在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下获得了显著疗效。这一成功可能源于以下原因:

 

1. 放疗的免疫激活作用

放疗通过释放新抗原,增强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原性,为免疫治疗提供了靶点。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效应

帕博利珠单抗通过解除T细胞的“刹车”,放大了放疗诱导的免疫效应。

3. 患者独特的免疫特征

患者的肿瘤显示高水平的T细胞浸润和PD-L1表达,可能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尽管远端效应在临床中非常罕见,尤其是儿童患者,但本例为研究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望与启示

 

1. 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

本病例强调了免疫组化检测和分子标志物在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明确患者的肿瘤免疫特征,可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2. 联合治疗的潜力

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为未来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对单一疗法反应不佳的患者中,联合治疗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

3. 持续研究远端效应

尽管远端效应机制已有初步揭示,但其具体影响因素及实现方式仍需深入研究。这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结语:科学进步照亮抗癌之路

 

纤维板层肝细胞癌的罕见性和独特性,使得每一个成功病例都显得弥足珍贵。此次哈佛团队的报告不仅展示了放疗和免疫治疗的强大协同效应,更为未来纤维板层肝细胞癌及其他罕见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我们期待着科学的持续进步,帮助更多患者享受生命的延续与质量的提升,为罕见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突破与可能性。

上一篇:肺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从奥希替尼到国产新星

下一篇:奥西替尼:肺癌治疗的新曙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