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替尼(Pyrotinib),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药物。作为不可逆的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吡咯替尼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1/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HER2),展现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药品称呼
通用名:吡咯替尼
商品名:艾瑞妮
全部名称:吡咯替尼、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艾瑞妮、Pyrotinib
适应症
本品联合卡培他滨,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阳性、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开始使用。
HER2检测
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应使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进行HER2状态的检测。
吡咯替尼仅可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法
吡咯替尼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1次,餐后30分钟内口服,每天同一时间服药。
连续服用,每21天为一个周期。
如果患者漏服了某一天的吡咯替尼,不需要补服,下一次按计划服药即可。
卡培他滨的推荐剂量为1000 mg/m2,每日2次口服(早晚各1次,每日总剂量2000 mg/m2),在餐后30分钟内服用(早上一次与吡咯替尼同服),连续服用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
有关卡培他滨用药的详细信息,请参见卡培他滨的药品说明书。
治疗用药应持续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
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用于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最常见(≥20%)的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反应(腹泻、呕吐、恶心、口腔黏膜炎)、皮肤反应(手足综合征)、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食欲下降、低钾血症)、肝胆系统疾病(血胆红素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全身反应(乏力)、血液系统疾病( 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
发生率超过2%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
手足综合征、腹泻、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呕吐、皮疹、高甘油三酯血症和AST升高。
导致中断或停止吡咯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
腹泻、呕吐、ALT升高和皮疹。
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尚缺乏吡咯替尼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
老年患者
吡咯替尼在老年患者中的使用经验有限,建议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和调整用药剂量(见[老年用药])。
孕妇
目前尚无吡咯替尼用于妊娠期女性的相关资料。
动物试验中观察到对胚胎的毒性。
建议育龄女性在接受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至少8周内应采用必要的避孕措施。
如在妊娠期间使用毗咯替尼,应告知患者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危害,包括发育障碍和严重畸形。
妊娠期间,本品仅在对母亲的潜在益处大于风险时才可以使用。
哺乳期妇女
本品是否经乳汁排泄的动物试验正在进行中,尚不清楚本品是否经人乳汁排泄。
因为许多药物都经人乳汁排泄,因此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接受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停止母乳喂养。
肝功能不全患者
目前尚未针对肝功能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尚无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数据。
由于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中、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
目前尚无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无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数据。
健康受试者口服[14C]标记吡咯替尼后,不足2%的放射性物质经尿排泄,提示肾脏功能不全对吡咯替尼暴露影响非常有限。
肾功能不全患者仍。
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吡咯替尼。
温馨提示
1.本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不能代替有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士所提供的咨询意见,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获得更多的帮助。本站内容作为纯介绍性信息仅供参考。
2.本站内容如有错误请联系客服修正,感谢您的支持和反馈!
3.更多药品相关问题及靠谱仿制药渠道,请咨询客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