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服用拉罗替尼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男 | 46
提问时间: 2024-08-01 14:24
提示: 本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用药依据,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医无忧客服
回答时间: 2024-08-01 14:30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一、安全性特征总结

 

本品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20%)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依次为ALT升高(31%)、AST升高(29%)、呕吐(29%)、便秘(28%)、疲乏(26%)、恶心(25%)、贫血(24%)、头晕(23%)和肌痛(20%)。

 

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级或2级。报告等级高为4级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ALT升高(1%)、AST升高(<1%)、白细胞计数降低(<1%)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1%)。报告等级高为3级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体重增加、疲乏、头晕、异常感觉、肌无力、恶心、肌痛、步态障碍和呕吐。除贫血(7%)外,所有报告为3级的不良反应均在不到5%的患者中发生。

 

不区分不良反应的归因,2%的患者因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ALT升高、AST升高、步态障碍、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各1例)彻底停用本品。导致剂量降低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的前三个月。

 

二、不良反应列表

 

在248例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中评价了本品的安全性,这些患者来自正在进行的3项临床试验(研究1、2(“NAVIGATE”)和3(“SCOUT”))之一。安全人群由中位年龄为32.5岁(范围:0.1至84)的患者组成,其中39%的患者为儿童患者。总体安全人群(n=248)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2.5个月(范围:0.03至57.5)。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n=248)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下。根据系统器官分类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发生率分组采用下列规则: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和发生率未知(根据现有数据无法评估)。

 

在每个发生率组中,按照严重程度降序的顺序列出不良反应。

 

1、接受推荐剂量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安全人群,n=248)

 

(1)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常见:3级和4级: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偶见:3级和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头晕。

 

常见:所有级别:步态障碍、异常感觉;3级和4级: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3)胃肠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

 

常见:所有级别:味觉倒错;3级和4级:呕吐。

 

偶见:3级和4级:恶心。

 

(4)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十分常见:肌痛。

 

常见:所有级别:肌无力;3级和4级:肌痛、肌无力。

 

(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十分常见:疲乏。

 

常见:3级和4级:疲乏。

 

(6)各类检查

 

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常见:所有级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3级和4级: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偶见:3级和4级: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2、接受推荐剂量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TRK融合阳性癌症儿童患者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n=98);所有级别

 

(1)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n=35):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②儿童(n=45):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③青少年(n=18):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常见贫血。

 

④儿童患者总数(n=98):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2)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常见头晕。

 

②儿童:常见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头晕;常见异常感觉。

 

④儿童患者总数:常见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3)胃肠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

 

②儿童: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常见味觉倒错。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恶心、呕吐;常见便秘。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常见味觉倒错。

 

(4)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①儿童:常见肌痛、肌无力。

 

②青少年:常见肌痛、肌无力。

 

③儿童患者总数:常见肌痛、肌无力。

 

(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疲乏。

 

②儿童:十分常见疲乏。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疲乏。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疲乏。

 

(6)各类检查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②儿童: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常见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1、神经系统反应

 

在总体安全性数据库(n=248)中,观察到的高级别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3级,在5例(3%)患者中发生,包括头晕(2例患者,1%)、异常感觉(3例患者,1%)和步态障碍(1例患者,<1%)。头晕、异常感觉和步态障碍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3%、7%和4%。导致剂量调整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晕(1%)和异常感觉(1%)。1例患者因3级步态障碍彻底终止治疗。在所有这些病例中,除1例外,需要降低剂量的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证据)能够以降低的剂量和/或计划的剂量继续给药(参见“注意事项”)。

 

2、转氨酶升高

 

在总体安全性数据库(n=248)中,在患者中观察到的高级别转氨酶升高为4级ALT升高(3例患者,1%)和AST升高(2例患者,1%)。分别有11例(4%)和10例(4%)患者出现3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大多数3级升高在治疗的前3个月一过性出现,并在第3-4个月消退至1级。分别在18例(7%)和20例(8%)患者中观察到2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分别在122例(49%)和115例(46%)患者中观察到1级ALT升高和AST升高。

 

导致剂量调整的ALT和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13例患者)和5%(12例患者)(参见“注意事项”)。无患者因3-4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彻底终止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其他信息

 

1、儿童患者

 

在接受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248例患者中,98例(40%)患者年龄为28天至18岁。在这98例患者中,36%为28天至<2岁(n=35),46%为2岁至<12岁(n=45),18%为12岁至<18岁(n=18)。儿童患者人群(<18岁)的安全性特征在报告的不良反应类型方面与在成人人群中观察到的一致。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参见表3),在未进行剂量调整或停药的情况下消退。在儿童患者中,以下不良反应比成人不良反应更频繁:呕吐(儿童48%,相比成人16%)、白细胞计数降低(儿童17%,相比成人9%)、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儿童31%,相比成人6%)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儿童13%,相比成人5%)。

 

2、老年患者

 

在接受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248例总体安全人群中,40例(16%)患者年龄≥65岁,11例(4%)患者年龄≥75岁。老年患者(≥65岁)的安全性特征与年轻患者的安全性特征一致。不良反应头晕(老年患者48%,相比所有成人35%)、贫血(老年患者38%,相比所有成人24%)、肌无力(老年患者23%,相比所有成人12%)和步态障碍(老年患者10%,相比所有成人5%)在65岁或以上患者中更常见。

—— 以下是追问内容 ——
相关问答
服用拉罗替尼需要注意什么呢?
拉罗替尼的注意事项: 1、不同肿瘤类型的有效性 在单臂试验中确定了硫酸拉罗替尼的临床获益,该临床试验中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肿瘤患者样本量相对较小。基于有限肿瘤类型的总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硫酸拉罗替尼显示出有利作用。根据肿瘤类型以及伴随的遗传学改变,本品有效率可能不同(参见“药理毒理”)。由于上述原因,仅在临床获益确切的治疗方案缺乏或此类治疗选择已用尽(即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才应使用硫酸拉罗替尼治疗。 2、神经系统反应 在服用硫酸拉罗替尼的患者中,报告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晕、步态障碍和异常感觉(参见“不良反应”)。多数神经系统反应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须根据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性决定停用、降低剂量还是中止给药(参见“用法用量”)。 3、转氨酶升高 在服用硫酸拉罗替尼的患者中,报告了ALT和AST升高(参见“不良反应”)。ALT和AST升高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 在首次给药前和治疗前3个月应每月一次监测肝功能(包括ALT和AST评估),然后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对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进行更频繁检测。根据其严重程度,应停用或彻底停用本品。如停用,应在恢复后调整给药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4、与CYP3A4/P-gp诱导剂联合给药 由于存在暴露量降低的风险,应避免强或中效CYP3A4/P-gp诱导剂与本品联合给药(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5、女性和男性避孕 育龄妇女必须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至少一个月内,采取高效的避孕方法(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如果育龄期男性的女性伴侣具有生育能力且未怀孕,应建议育龄期男性在本品治疗期间和末次给药后至少一个月内,采取高效的避孕方法(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硫酸拉罗替尼口服溶液中一些成份的重要信息 (1)苯甲酸钠:本品每mL口服溶液含苯甲酸钠2mg。 (2)钠:本品每mL口服溶液含钠小于1mmol(23mg),即基本“无钠”。 7、对驾驶或使用机器能力的影响 硫酸拉罗替尼对驾驶和使用机器的能力有中度影响。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头晕和疲乏,大多数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为1级和2级。这可能影响在此期间驾驶和使用机器的能力。应建议患者不要驾驶和使用机器,直至他们有理由确定本品治疗不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6
2024-09-13 15:38
拉罗替尼在国内的价格是多少?
拉罗替尼在国内的价格在3400元-10000元左右,其价格会受到药品规格、售卖机构、地域、进货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本品于2022年4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患者凭处方可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到本品,但由于本品为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不是每个地方的医院都有,需要患者到就近的大城市购买或经正规途径订购。 拉罗替尼用于治疗患有NTRK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本品是一种广谱抗癌靶向药,在多种肿瘤中有效性一致,包括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骨肉瘤、胆管癌、软组织肉瘤、唾液腺瘤、婴儿纤维肉瘤、甲状腺癌、原发性未知癌、先天性中胚层肾癌、阑尾癌和胰腺癌。 本品的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是其研发成本高昂,由于药品作用于基因,实验难度较高,且符合条件的患病群体较少、样本量不足、临床研究时间较长、生产规模受限等因素所导致的。且本品还在专利保护期限内,仿制药尚不能投入研发、生产,也是药品价格较高的原因。 对于价格高昂的药品,很多地区或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来帮助患者减轻费用,如医保支付、患者援助计划等,患者或患者家属还可与医生探讨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具体用药方案应由具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5
2024-09-13 15:26
拉罗替尼不良反应有哪些?
拉罗替尼不良反应 一、安全性特征总结   本品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20%)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依次为ALT升高(31%)、AST升高(29%)、呕吐(29%)、便秘(28%)、疲乏(26%)、恶心(25%)、贫血(24%)、头晕(23%)和肌痛(20%)。   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级或2级。报告等级高为4级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ALT升高(1%)、AST升高(<1%)、白细胞计数降低(<1%)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1%)。报告等级高为3级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体重增加、疲乏、头晕、异常感觉、肌无力、恶心、肌痛、步态障碍和呕吐。除贫血(7%)外,所有报告为3级的不良反应均在不到5%的患者中发生。   不区分不良反应的归因,2%的患者因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ALT升高、AST升高、步态障碍、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各1例)彻底停用本品。导致剂量降低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的前三个月。   二、不良反应列表   在248例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中评价了本品的安全性,这些患者来自正在进行的3项临床试验(研究1、2(“NAVIGATE”)和3(“SCOUT”))之一。安全人群由中位年龄为32.5岁(范围:0.1至84)的患者组成,其中39%的患者为儿童患者。总体安全人群(n=248)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2.5个月(范围:0.03至57.5)。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n=248)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下。根据系统器官分类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发生率分组采用下列规则: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和发生率未知(根据现有数据无法评估)。   在每个发生率组中,按照严重程度降序的顺序列出不良反应。   1、接受推荐剂量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安全人群,n=248)   (1)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常见:3级和4级: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偶见:3级和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头晕。   常见:所有级别:步态障碍、异常感觉;3级和4级: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3)胃肠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   常见:所有级别:味觉倒错;3级和4级:呕吐。   偶见:3级和4级:恶心。   (4)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十分常见:肌痛。   常见:所有级别:肌无力;3级和4级:肌痛、肌无力。   (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十分常见:疲乏。   常见:3级和4级:疲乏。   (6)各类检查   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常见:所有级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3级和4级: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偶见:3级和4级: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2、接受推荐剂量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TRK融合阳性癌症儿童患者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n=98);所有级别   (1)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n=35):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②儿童(n=45):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③青少年(n=18):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常见贫血。   ④儿童患者总数(n=98):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2)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常见头晕。   ②儿童:常见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头晕;常见异常感觉。   ④儿童患者总数:常见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3)胃肠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   ②儿童: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常见味觉倒错。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恶心、呕吐;常见便秘。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常见味觉倒错。   (4)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①儿童:常见肌痛、肌无力。   ②青少年:常见肌痛、肌无力。   ③儿童患者总数:常见肌痛、肌无力。   (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疲乏。   ②儿童:十分常见疲乏。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疲乏。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疲乏。   (6)各类检查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②儿童: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常见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1、神经系统反应   在总体安全性数据库(n=248)中,观察到的高级别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3级,在5例(3%)患者中发生,包括头晕(2例患者,1%)、异常感觉(3例患者,1%)和步态障碍(1例患者,<1%)。头晕、异常感觉和步态障碍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3%、7%和4%。导致剂量调整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晕(1%)和异常感觉(1%)。1例患者因3级步态障碍彻底终止治疗。在所有这些病例中,除1例外,需要降低剂量的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证据)能够以降低的剂量和/或计划的剂量继续给药(参见“注意事项”)。   2、转氨酶升高   在总体安全性数据库(n=248)中,在患者中观察到的高级别转氨酶升高为4级ALT升高(3例患者,1%)和AST升高(2例患者,1%)。分别有11例(4%)和10例(4%)患者出现3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大多数3级升高在治疗的前3个月一过性出现,并在第3-4个月消退至1级。分别在18例(7%)和20例(8%)患者中观察到2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分别在122例(49%)和115例(46%)患者中观察到1级ALT升高和AST升高。   导致剂量调整的ALT和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13例患者)和5%(12例患者)(参见“注意事项”)。无患者因3-4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彻底终止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其他信息   1、儿童患者   在接受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248例患者中,98例(40%)患者年龄为28天至18岁。在这98例患者中,36%为28天至<2岁(n=35),46%为2岁至<12岁(n=45),18%为12岁至<18岁(n=18)。儿童患者人群(<18岁)的安全性特征在报告的不良反应类型方面与在成人人群中观察到的一致。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参见表3),在未进行剂量调整或停药的情况下消退。在儿童患者中,以下不良反应比成人不良反应更频繁:呕吐(儿童48%,相比成人16%)、白细胞计数降低(儿童17%,相比成人9%)、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儿童31%,相比成人6%)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儿童13%,相比成人5%)。   2、老年患者   在接受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248例总体安全人群中,40例(16%)患者年龄≥65岁,11例(4%)患者年龄≥75岁。老年患者(≥65岁)的安全性特征与年轻患者的安全性特征一致。不良反应头晕(老年患者48%,相比所有成人35%)、贫血(老年患者38%,相比所有成人24%)、肌无力(老年患者23%,相比所有成人12%)和步态障碍(老年患者10%,相比所有成人5%)在65岁或以上患者中更常见。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5
2024-08-22 16:08
拉罗替尼在国内的价格是什么?
拉罗替尼在国内的价格在3400元-10000元左右,其价格会受到药品规格、售卖机构、地域、进货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本品于2022年4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患者凭处方可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到本品,但由于本品为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不是每个地方的医院都有,需要患者到就近的大城市购买或经正规途径订购。   拉罗替尼用于治疗患有NTRK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本品是一种广谱抗癌靶向药,在多种肿瘤中有效性一致,包括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骨肉瘤、胆管癌、软组织肉瘤、唾液腺瘤、婴儿纤维肉瘤、甲状腺癌、原发性未知癌、先天性中胚层肾癌、阑尾癌和胰腺癌。   本品的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是其研发成本高昂,由于药品作用于基因,实验难度较高,且符合条件的患病群体较少、样本量不足、临床研究时间较长、生产规模受限等因素所导致的。且本品还在专利保护期限内,仿制药尚不能投入研发、生产,也是药品价格较高的原因。   对于价格高昂的药品,很多地区或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来帮助患者减轻费用,如医保支付、患者援助计划等,患者或患者家属还可与医生探讨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具体用药方案应由具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6
2024-08-22 15:53
最新问答
伊布替尼的注意事项
​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药物。在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期间,除了常见的副作用外,还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出血风险: 伊布替尼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在进行手术或牙科手术前,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伊布替尼,并根据手术类型和出血风险,考虑在术前和术后暂停用药至少3到7天。 ​ 2. 感染风险: 服用伊布替尼的患者可能面临感染风险增加,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应定期监测患者的感染迹象,如发热、咳嗽等,并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3. 心律失常和高血压: 伊布替尼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高血压。​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如出现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肝功能损害: 伊布替尼在肝脏代谢,轻度肝损伤患者需调整剂量,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应避免使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如出现肝功能异常,应考虑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 5. 药物相互作用: 伊布替尼主要通过CYP3A酶代谢,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如某些抗真菌药物、抗生素)或诱导剂(如某些抗癫痫药物、圣约翰草)合用可能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应避免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6. 食物禁忌: 在伊布替尼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可能影响CYP3A酶活性的食物,如葡萄柚和塞维利亚橙,以防止药物血药浓度的变化。 ​ 7. 生育和避孕: 育龄女性在开始伊布替尼治疗前应确认妊娠状态,并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一定时间内也应采取避孕措施。 8. 驾驶和操作机器: 伊布替尼可能引起疲乏、头晕等症状,可能影响驾驶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在确认对个人无影响前,应避免进行这些活动。 ​   在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应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了解更多疾病及药品的相关问题,可选择客服在线咨询,医无忧为您专业解答,解决您的难题。
93
2025-04-02 09:52
伊布替尼的副作用
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发生率≥20%): 血液系统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 胃肠道反应: 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便秘、消化不良等。 全身症状: 疲乏、发热、外周水肿等。 ​ 肌肉骨骼系统: 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痛、肌肉痉挛等。 皮肤反应: 皮疹、瘀斑、瘀点等。 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鼻窦炎等。 较少见但需要关注的副作用: 出血: 伊布替尼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 心律失常: 服用伊布替尼的患者中约5-10%可能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异常。 高血压: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需要定期监测。 ​ 二次原发性恶性肿瘤: 包括皮肤癌和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 ​ 管理和应对策略: 定期监测: 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压和心电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如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针对胃肠道不适,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或止吐药物。​ 药物调整: 如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伊布替尼的剂量或暂停用药。​ 在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应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了解更多疾病及药品的相关问题,可选择客服在线咨询,医无忧为您专业解答,解决您的难题。
92
2025-04-02 09:37
伊布替尼的治疗效果
伊布替尼(Ibrutinib)作为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以下是针对不同疾病的具体治疗效果:​ 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的固定疗程方案在中位随访27.9个月后,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5%,总生存率(OS)为98%。该联合方案耐受性良好,92%的患者完成了完整的固定疗程治疗。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在复发/难治性PCNSL患者中,伊布替尼单药治疗显示出一定疗效。法国LYSA研究组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中,52例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完全缓解率(CR)为19%,部分缓解率(PR)为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4.4个月。 ​ 3. 边缘区淋巴瘤(MZL) 在复发/难治性MZL患者中,伊布替尼的治疗效果也得到验证。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经过中位19.4个月的随访,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48%,完全缓解率为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2个月。 ​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对于复发/难治性原发性AIHA患者,伊布替尼显示出潜在的疗效。在个案报告中,患者在治疗第2周脱离输血依赖,血红蛋白(HGB)水平显著提升,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标准。 ​ 5. 与其他BTK抑制剂的比较 在一项头对头比较研究中,泽布替尼(Zanubrutinib)与伊布替尼在C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缓解率方面相较伊布替尼具有优效性。 ​   综上所述,伊布替尼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具体效果可能因疾病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使用伊布替尼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疗人士,以评估其适用性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了解更多疾病及药品的相关问题,可选择客服在线咨询,医无忧为您专业解答,解决您的难题。
92
2025-04-02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