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肝癌
胆红素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其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 胆红素的形成
• 来源:
• 每天约产生 250-350 毫克未结合胆红素。
• 70%-80% 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分解。
• 20%-30%(早期标记胆红素)来源于骨髓和肝脏的其他血红素蛋白。
• 过程:
• 血红蛋白分解后生成铁(储存或再利用)和胆绿素。
• 胆绿素在血红素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2. 胆红素的血浆运输
• 未结合胆红素是不溶于水的,必须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通过血浆运输到肝脏。
• 特点:
• 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胆红素在运输中不会被肾小球滤过,因此不会出现在尿液中。
• 某些情况(如酸中毒)或竞争性结合物质(如水杨酸盐和某些抗生素)可能削弱白蛋白的结合能力。
3. 肝脏吸收
• 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到达肝脏,通过肝细胞膜的载体系统被迅速吸收。
• 特性:
• 肝细胞仅吸收胆红素,而不吸收与其结合的白蛋白。
4. 胆红素的结合
• 在肝细胞内,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一种微粒体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 意义:
• 结合胆红素是水溶性的,能够通过胆汁排出。
5. 胆汁排泄与肠肝循环
• 胆汁排泄:
• 结合胆红素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
• 在肠道中,细菌将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素:
• 粪胆素使粪便呈棕色。
• 如果胆道完全阻塞(如胆总管阻塞),粪便失去颜色,呈灰白色(粘土样粪便)。
• 肠肝循环:
• 部分尿胆原被肠道吸收,再次进入肝脏,经胆汁重新排泄。
• 少量尿胆原被肾脏排泄,使尿液呈现淡黄色。
胆红素异常与临床意义
1.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 多见于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过多)或新生儿黄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
• 不会引起尿液中胆红素升高。
2. 结合胆红素增高:
• 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或胆汁淤积性黄疸(胆道阻塞)。
• 结合胆红素可经肾排出,因此出现胆红素尿。
3. 粪便或尿液颜色异常:
• 浅灰色粪便:提示胆道完全阻塞。
• 深黄色尿液:提示结合胆红素过高。
总结
胆红素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血红素分解、肝脏功能和胆道系统。任何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异常,从而引发黄疸、胆红素尿等临床表现。这种代谢途径的了解对于诊断黄疸病因和监测肝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下一篇:肝脏疾病患者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