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闻动态
这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为儿童实体瘤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重点分析了**罕见遗传结构变异(Rare Germline Structural Variants, SVs)**对儿童实体瘤发病风险的影响。以下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研究背景
1. 儿童实体瘤的严重性:
• 占儿童癌症诊断的三分之一,是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 遗传因素的作用:
• 遗传因素在儿童实体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然而,现有的已知易感基因只能解释约10%-15%的病例。
3. 研究的空白:
• 既往研究主要关注体细胞驱动变异,以及单核苷酸变异(SNVs)和小插入缺失(indels)。
• 对罕见遗传结构变异(>50核苷酸的大规模重排)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 样本量:收集了1765名儿童实体瘤患者、943名未受影响的父母和6665名健康成人对照。
• 技术手段:全基因组测序(WGS),使用 GATK-SV 工具检测并注释结构变异。
• 结果数量:鉴定了284,384个高质量结构变异。
2. 分析方法:
• 统计对比:分析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罕见遗传结构变异的分布差异。
• 分类范围关联研究(CWAS):探索罕见结构变异在特定基因和功能区域的富集情况。
关键发现
1. 总体贡献:
• 罕见遗传结构变异对儿童实体瘤遗传负荷的贡献占比为1.1%-5.6%。
2. 性别差异:
• 大于1兆碱基(Mb)的罕见遗传结构变异是男性儿童实体瘤的风险因素,提示了肿瘤发病中的性别差异。
3. 疾病特异性富集:
• 神经母细胞瘤:高表达和受约束基因受到影响的罕见结构变异显著富集。
• 神经母细胞瘤与肉瘤:DNA损伤修复基因的结构变异显著富集。
• 非编码区变异:影响染色质结构域边界的罕见非编码变异增加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
4. 重要机制:
• 罕见结构变异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结构或基因组稳定性,增加肿瘤发生风险。
研究意义
1. 创新点:
• 首次系统性评估罕见遗传结构变异在儿童实体瘤发病中的作用。
• 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儿童实体瘤遗传结构变异图谱。
2. 临床潜力:
• 风险预测:识别高风险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
• 治疗靶点:深入了解特定基因和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性别差异研究:为解释男性更高的发病风险提供了线索。
研究局限性
1. 样本量小:一些基因和位点的关联可能缺乏足够统计功效。
2. 技术局限:
• 仅使用短读测序技术,可能遗漏复杂的结构变异(如大片段插入、逆位)。
• 需要更多技术(如长读测序)来全面解析复杂变异。
3. 缺乏功能验证:
• 尚需通过细胞或动物模型验证结构变异对肿瘤发生的具体影响。
总结
该研究为儿童实体瘤的遗传风险研究提供了重要突破,揭示了罕见遗传结构变异在儿童肿瘤发生中的显著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使用多种测序技术和功能验证实验,进一步深化对这些变异的理解,从而推动精准医学在儿童实体瘤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