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肝癌

肝癌

腹水的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of ascites)
发布时间:2024-11-26 11:22:48

腹水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理过程,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以下是主要相关因素和机制的总结:

 

1. 一氧化氮诱发的内脏血管扩张

 

门脉高压和肝脏疾病时,内脏血管(尤其是腹腔动脉)的血管扩张与一氧化氮(NO)生成过多密切相关。

内脏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刺激一系列代偿机制。

 

2. 门脉血管的 Starling 力改变

 

Starling 力决定液体在血管内外的平衡,腹水形成时,以下因素改变了这种平衡:

低白蛋白血症: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更容易从血管渗出至腹腔。

门静脉压力升高:增加毛细血管静水压,促进液体外渗。

 

3. 肾脏钠潴留

 

腹水患者常表现为尿钠浓度降低(通常 < 5 mEq/L [5 mmol/L]),提示钠潴留。

钠潴留是腹水的重要机制,由以下因素驱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低有效血容量刺激 RAAS,导致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肾血管收缩,减少肾小球滤过率(GFR),进一步刺激钠潴留。

 

4. 肝淋巴生成增加

 

门脉高压和肝窦内压力升高导致肝脏淋巴生成增加。

肝脏无法排出多余的淋巴液时,多余液体渗出到腹腔,进一步形成腹水。

 

5. 其他相关因子

 

血液从皮质向肾内分流:有效血液供应减少,导致肾功能异常,水钠潴留。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 ADH 增加,导致水分重吸收。

激肽、前列腺素和心房利钠因子代谢紊乱:这些因子的平衡被打破,影响体液分布。

内脏动脉循环中的血管扩张:可能是触发一系列代偿机制的起点。

 

机制的相互作用

 

内脏血管扩张可能是腹水发生的触发因素,但其与其他代偿机制(如 RAAS 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等)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这些机制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腹水的形成与持续。

 

临床意义

 

理解腹水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制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减轻门脉高压、限制钠摄入和应用利尿剂可以缓解腹水。

针对相关机制开发的新疗法(如一氧化氮抑制剂或内脏血管扩张拮抗剂)可能为治疗难治性腹水提供新的途径。

上一篇:腹水的症状和体征(Symptoms and signs of ascites)

下一篇:腹水病因(Etiology of ascite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