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闻动态
融合基因是由于染色体易位、倒位或缺失等导致两个基因的片段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基因产物。这些融合基因在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型不仅对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还可用于判断疾病预后和疗效监测。以下为常见融合基因的详细分类和临床意义:
1. AML1-ETO
• 染色体易位:t(8;21)(q22;q22)
• 疾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 阳性率:
• 原发性AML:6%-8%
• AML-M2:20%-40%
• AML-M2b:约90%
• 临床意义:
• 预后好:AML1-ETO阳性患者的治疗响应良好,预后优于其他亚型。
• 治疗策略:常规化疗联合骨髓移植可获得较高缓解率。
2. BCR-ABL
• 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
• 疾病类型:
•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95%以上患者阳性。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20%。
• 儿童ALL:2%-4%。
• 分型:
• m-BCR(p190):主要见于ALL。
• M-BCR(p210):主要见于CML。
• u-BCR(p230):少见。
• 临床意义:
• 靶向治疗标志物:决定是否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
• 疗效监测:融合基因水平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 预后:使用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3. PML-RARα
• 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21)
• 疾病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APL病例的90%以上。
• 分型:
• L型:约55%。
• S型:约40%。
• V型:约5%。
• 临床意义:
• 特异性标志:APL的重要诊断依据。
• 治疗: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敏感,可达到完全缓解。
• 预后:大部分患者经标准治疗后预后良好。
4. NPM-RARα
• 染色体易位:t(5;17)(q35;q21)
• 疾病类型:APL
• 临床意义:
• 治疗:患者对ATRA治疗响应良好。
• 预后:疗效佳,完全缓解率高。
5. PLZF-RARα
• 染色体易位:t(11;17)(q23;q21)
• 疾病类型:APL
• 临床意义:
• 治疗耐药:对ATRA和ATO不敏感。
• 预后:较其他APL亚型预后差。
6. TEL-AML1
• 染色体易位:t(12;21)(p13;q22)
• 疾病类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25%阳性。
• 临床意义:
• 低危标志:TEL-AML1阳性儿童ALL预后良好。
• 治疗:标准化疗即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7. E2A-PBX1
• 染色体易位:t(1;19)(q23;p13)
• 疾病类型:前B细胞ALL,占儿童ALL的5%-6%,成人ALL的3%。
• 临床意义:
• 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该融合基因患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 预后: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8. DEK-CAN
• 染色体易位:t(6;9)(p23;q34)
• 疾病类型:AML(2%),主要为M2型。
• 临床意义:
• 预后不良:患者多为年轻人,治疗效果较差。
9. FIP1L1-PDGFRA
• 染色体易位:del(4)(q12;q12)
• 疾病类型: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
• 临床意义:
• 靶向治疗:伊马替尼可使患者获得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
• 预后:治疗响应良好,长期生存率高。
10. KMT2A(MLL)融合基因
• 染色体易位:t(11q23;其他位点)
• 常见融合类型:
• KMT2A-AF10:t(10;11)(p12;q23),见于AML-M5,儿童多见。
• KMT2A-AF17:t(11;17)(q23;q12),见于AML。
• KMT2A-AF4:t(4;11)(q21;q23),见于ALL,特别是婴儿ALL。
• 临床意义:
• 预后差:KMT2A融合基因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复发率高。
• 治疗挑战:需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结
融合基因的分型在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考虑融合基因的类型、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及其他风险因素。例如,BCR-ABL阳性患者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PML-RARα阳性患者的ATRA联合ATO治疗均显著改善了疗效。同时,对于预后差的患者(如KMT2A融合基因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策略。融合基因研究的不断进展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