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现状与进展
发布时间:2025-01-20 13:50:0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的高侵袭性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例的30%,每年全球新增约15万例患者。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和(或)淋巴结外病变,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III期或IV期。尽管60%的早期患者通过R-CHOP免疫化疗方案可实现治愈,但对于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难治性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病理特征与分子分类

 

DLBCL的诊断依赖于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完整的淋巴结活检是优选择,而细针穿刺标本不足以进行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分子检测是精细分类的重要工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新分类,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中常见的为非特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NOS)。基因表达谱进一步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活化B细胞样(ABC)两种亚型,另有10%~15%的病例无法分类。ABC亚型的预后较差,三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仅为40%~50%,而GCB亚型的PFS可达75%。此外,DLBCL还包括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其与R-CHOP方案的疗效较差,需要更高强度的治疗干预。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DLBCL患者的中位诊断年龄约为65岁,30%的患者年龄超过75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背景、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暴露等。尽管DLBCL并非遗传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多个与免疫相关的遗传易感位点。

 

诊断与评估

 

DLBCL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和Lugano分类标准,PET-CT是关键的诊断工具。治疗期间,CT评估疗效,而PET-CT用于治疗结束后的完全代谢缓解(CR)判定。循环肿瘤DNA正在成为中期疗效评估的新工具。

 

治疗与预后

 

R-CHOP免疫化疗是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尤其对GCB亚型疗效显著。然而,ABC亚型和“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的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响应不佳,需探索个性化的治疗策略。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应用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例如,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在ABC亚型中的应用,以及CAR-T疗法的临床突破,为难治复发性DLBC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未来展望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DLBCL的分类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化。基于分子亚型的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以及循环肿瘤DNA等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并推动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DLBCL研究的持续深入,将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也为攻克这一恶性肿瘤提供希望。

上一篇:肺鳞癌治疗的现状与新突破:双抗药物与联合治疗的探索

下一篇:全国生物类似药联盟集采或将启动,行业价格格局迎来变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