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8-6288
在线客服
官方微信
欢迎来到医无忧官网!
联系我们
医药问答
医无忧服务热线:
400-028-6288
微信客服
淘药药APP
全部分类
肿瘤科
肝癌
肿瘤科
肝癌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癌
树突状细胞瘤
肾癌
肺癌
乳腺癌
膀胱癌
宫颈癌
卵巢癌
胃癌
前列腺癌
食道癌
胰腺癌
血液病
结直肠癌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胃肠道间质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黑色素瘤
儿童肿瘤
肾上腺肿瘤
基底细胞癌
脂肪肉瘤
神经纤维瘤
胃肠胰内分泌肿瘤
尿路上皮癌
胆管癌
鳞癌
胸膜间皮瘤
胶质母细胞瘤
默克尔细胞癌
鼻咽癌
子宫内膜癌
癌症恶病质
上皮样肉瘤
头颈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子宫肌瘤
脑胶质瘤
树突状细胞瘤
输卵管癌
腹膜癌
骨肉瘤
胚胎细胞瘤
恶性固体肿瘤
绒毛膜癌
肝胆科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肝胆科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丙肝
乙肝
肝硬化脂肪肝
肝小静脉闭塞病
肝衰竭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皮肤科
湿疹
皮肤科
湿疹
银屑病
痤疮
疱疹
传染性软疣
结节性痒疹
斑秃
瘙痒症
卡波氏肉瘤
抗病毒
尖锐湿疣
特应性皮炎
麻风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男性型脱发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
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
疥疮
皮肤病
内分泌科
二型糖尿病
内分泌科
二型糖尿病
低血糖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戈谢病
肢端肥大症
女性重度雄性化体征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肥胖症
高磷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
高钾血症
下肢糖尿病神经性溃疡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病
调节免疫
内分泌
α-甘露糖苷病
黏多糖贮积症
血浆尿酸升高
高血脂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
原发性腋窝多汗症
血液科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科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小板减少症
抗凝血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止血
金属中毒
成人溶血
镰状细胞病
中粒细胞减少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紫癜
A型血友病
骨髓抑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铁质积聚
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增多症
白血病
贫血
男科
前列腺增生
男科
前列腺增生
妇科
不孕症
妇科
不孕症
月经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肾内科
血红蛋白尿症
肾内科
血红蛋白尿症
lgA肾病
尿素循环障碍
慢性肾病
低钠血症
肾移植
尿毒症综合征
泌尿科
尿路感染
泌尿科
尿路感染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感染科
流感疾病
感染科
流感疾病
细菌感染疾病
寄生虫感染疾病
周期性发热综合症疾病
绿脓杆菌感染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疾病
合胞病毒(RSV)感染疾病
艾滋病
真菌感染
消化科
便秘
消化科
便秘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囊性纤维化
腹胀
腹泻
胃溃疡
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
止吐
更多科室
首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淘药药APP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产品展示
肿瘤科
肝胆科
皮肤科
内分泌科
血液科
男科
妇科
肾内科
泌尿科
感染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心脑科
眼科
精神科
免疫科
骨科
医学科普
血液病
肝癌
肺癌
乳腺癌
慢性病
HIV
临床招募
免疫系统
肿瘤(癌症)
临床招募免费试药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医药问答
联系我们
肿瘤科
肝胆科
皮肤科
内分泌科
血液科
男科
妇科
肾内科
泌尿科
感染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心脑科
眼科
精神科
免疫科
骨科
肝癌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癌
树突状细胞瘤
肾癌
肺癌
乳腺癌
膀胱癌
宫颈癌
卵巢癌
胃癌
前列腺癌
食道癌
胰腺癌
血液病
结直肠癌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胃肠道间质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黑色素瘤
儿童肿瘤
肾上腺肿瘤
基底细胞癌
脂肪肉瘤
神经纤维瘤
胃肠胰内分泌肿瘤
尿路上皮癌
胆管癌
鳞癌
胸膜间皮瘤
胶质母细胞瘤
默克尔细胞癌
鼻咽癌
子宫内膜癌
癌症恶病质
上皮样肉瘤
头颈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子宫肌瘤
脑胶质瘤
树突状细胞瘤
输卵管癌
腹膜癌
骨肉瘤
胚胎细胞瘤
恶性固体肿瘤
绒毛膜癌
全部显示
收起
问
拉罗替尼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
拉罗替尼不良反应 一、安全性特征总结 本品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20%)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依次为ALT升高(31%)、AST升高(29%)、呕吐(29%)、便秘(28%)、疲乏(26%)、恶心(25%)、贫血(24%)、头晕(23%)和肌痛(20%)。 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级或2级。报告等级高为4级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ALT升高(1%)、AST升高(<1%)、白细胞计数降低(<1%)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1%)。报告等级高为3级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体重增加、疲乏、头晕、异常感觉、肌无力、恶心、肌痛、步态障碍和呕吐。除贫血(7%)外,所有报告为3级的不良反应均在不到5%的患者中发生。 不区分不良反应的归因,2%的患者因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ALT升高、AST升高、步态障碍、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各1例)彻底停用本品。导致剂量降低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的前三个月。 二、不良反应列表 在248例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中评价了本品的安全性,这些患者来自正在进行的3项临床试验(研究1、2(“NAVIGATE”)和3(“SCOUT”))之一。安全人群由中位年龄为32.5岁(范围:0.1至84)的患者组成,其中39%的患者为儿童患者。总体安全人群(n=248)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2.5个月(范围:0.03至57.5)。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n=248)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下。根据系统器官分类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发生率分组采用下列规则: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和发生率未知(根据现有数据无法评估)。 在每个发生率组中,按照严重程度降序的顺序列出不良反应。 1、接受推荐剂量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TRK融合阳性癌症患者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安全人群,n=248) (1)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常见:3级和4级: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偶见:3级和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头晕。 常见:所有级别:步态障碍、异常感觉;3级和4级: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3)胃肠系统疾病: 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 常见:所有级别:味觉倒错;3级和4级:呕吐。 偶见:3级和4级:恶心。 (4)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十分常见:肌痛。 常见:所有级别:肌无力;3级和4级:肌痛、肌无力。 (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十分常见:疲乏。 常见:3级和4级:疲乏。 (6)各类检查 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常见:所有级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3级和4级: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偶见:3级和4级: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2、接受推荐剂量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TRK融合阳性癌症儿童患者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n=98);所有级别 (1)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n=35):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②儿童(n=45):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③青少年(n=18):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常见贫血。 ④儿童患者总数(n=98):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减少症)。 (2)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常见头晕。 ②儿童:常见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头晕;常见异常感觉。 ④儿童患者总数:常见头晕、异常感觉、步态障碍。 (3)胃肠系统疾病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 ②儿童: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常见味觉倒错。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恶心、呕吐;常见便秘。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恶心、便秘、呕吐;常见味觉倒错。 (4)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①儿童:常见肌痛、肌无力。 ②青少年:常见肌痛、肌无力。 ③儿童患者总数:常见肌痛、肌无力。 (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疲乏。 ②儿童:十分常见疲乏。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疲乏。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疲乏。 (6)各类检查 ①婴幼儿: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②儿童: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常见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③青少年: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 ④儿童患者总数:十分常见ALT升高、AST升高、体重增加(体重异常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1、神经系统反应 在总体安全性数据库(n=248)中,观察到的高级别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3级,在5例(3%)患者中发生,包括头晕(2例患者,1%)、异常感觉(3例患者,1%)和步态障碍(1例患者,<1%)。头晕、异常感觉和步态障碍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3%、7%和4%。导致剂量调整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晕(1%)和异常感觉(1%)。1例患者因3级步态障碍彻底终止治疗。在所有这些病例中,除1例外,需要降低剂量的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证据)能够以降低的剂量和/或计划的剂量继续给药(参见“注意事项”)。 2、转氨酶升高 在总体安全性数据库(n=248)中,在患者中观察到的高级别转氨酶升高为4级ALT升高(3例患者,1%)和AST升高(2例患者,1%)。分别有11例(4%)和10例(4%)患者出现3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大多数3级升高在治疗的前3个月一过性出现,并在第3-4个月消退至1级。分别在18例(7%)和20例(8%)患者中观察到2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分别在122例(49%)和115例(46%)患者中观察到1级ALT升高和AST升高。 导致剂量调整的ALT和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13例患者)和5%(12例患者)(参见“注意事项”)。无患者因3-4级ALT升高和AST升高彻底终止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其他信息 1、儿童患者 在接受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248例患者中,98例(40%)患者年龄为28天至18岁。在这98例患者中,36%为28天至<2岁(n=35),46%为2岁至<12岁(n=45),18%为12岁至<18岁(n=18)。儿童患者人群(<18岁)的安全性特征在报告的不良反应类型方面与在成人人群中观察到的一致。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参见表3),在未进行剂量调整或停药的情况下消退。在儿童患者中,以下不良反应比成人不良反应更频繁:呕吐(儿童48%,相比成人16%)、白细胞计数降低(儿童17%,相比成人9%)、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儿童31%,相比成人6%)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儿童13%,相比成人5%)。 2、老年患者 在接受硫酸拉罗替尼治疗的248例总体安全人群中,40例(16%)患者年龄≥65岁,11例(4%)患者年龄≥75岁。老年患者(≥65岁)的安全性特征与年轻患者的安全性特征一致。不良反应头晕(老年患者48%,相比所有成人35%)、贫血(老年患者38%,相比所有成人24%)、肌无力(老年患者23%,相比所有成人12%)和步态障碍(老年患者10%,相比所有成人5%)在65岁或以上患者中更常见。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LuciLaro
拉克替尼
lVitrakvi
larotrectinib
LOXO101
Laronib
2024-08-22 16:08
问
拉罗替尼在国内的价格是什么?
答
拉罗替尼在国内的价格在3400元-10000元左右,其价格会受到药品规格、售卖机构、地域、进货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本品于2022年4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患者凭处方可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到本品,但由于本品为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不是每个地方的医院都有,需要患者到就近的大城市购买或经正规途径订购。 拉罗替尼用于治疗患有NTRK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本品是一种广谱抗癌靶向药,在多种肿瘤中有效性一致,包括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骨肉瘤、胆管癌、软组织肉瘤、唾液腺瘤、婴儿纤维肉瘤、甲状腺癌、原发性未知癌、先天性中胚层肾癌、阑尾癌和胰腺癌。 本品的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是其研发成本高昂,由于药品作用于基因,实验难度较高,且符合条件的患病群体较少、样本量不足、临床研究时间较长、生产规模受限等因素所导致的。且本品还在专利保护期限内,仿制药尚不能投入研发、生产,也是药品价格较高的原因。 对于价格高昂的药品,很多地区或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来帮助患者减轻费用,如医保支付、患者援助计划等,患者或患者家属还可与医生探讨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具体用药方案应由具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LuciLaro
拉克替尼
lVitrakvi
larotrectinib
LOXO101
Laronib
2024-08-22 15:53
问
服用恩曲替尼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副作用?
答
恩曲替尼不良反应副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20%)为疲乏、便秘、味觉障碍、水肿、头晕、腹泻、恶心、感觉迟钝、呼吸困难、贫血、体重增加、血肌酐升高、疼痛、认知障碍、呕吐、咳嗽和发热。报告的多数不良反应(ADR)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为肺部感染(5.2%)、呼吸困难(4.6%)、认知障碍(3.8%)、胸腔积液(3.0%)和骨折(2.4%)。4.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彻底停止治疗。 二、不良反应汇总表 以下总结了在3项成人临床试验(ALKA、STARTRK-1、STARTRK-2)和一项儿童患者临床试验(STARTRK-NG)中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475例成人和29例儿童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5.5个月。儿童整体人群的总体安全性特征整体与成人用药的安全性特征相似。 儿童安全性人群包括76例儿童患者,其中包括来自STARTRKNG的额外儿童患者和来自TAPISTRY的儿童患者。恩曲替尼的中位暴露时间为8.7个月。其中14例患者年龄介于28天-23个月,49例患者介于2-11岁,13例患者介于12-17岁。选定药物不良反应描述中的儿童数据反映了扩展儿童安全性人群中恩曲替尼的暴露量。在扩展儿童安全性人群中观察到的安全性特征与下列表中整合的安全性人群中的已知儿童安全性特征一致。 药物不良反应按MedDRA系统器官分类列示。采用的发生频率分类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少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在每个系统器官分类中,不良反应按发生率降序排列。 在临床试验中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成年和儿童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N=504) 1、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十分常见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2、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十分常见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十分常见体重增加、食欲减退。常见高尿酸血症、脱水。少见肿瘤溶解综合征。 4、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十分常见味觉障碍、头晕、感觉迟钝、认知障碍、头痛、外周感觉神经病、共济失调、睡眠失调。常见情感障碍、晕厥。 5、眼部疾病:十分常见视物模糊。 6、心脏器官疾病:常见心电图QTc间期延长。 7、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十分常见低血压。 8、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十分常见呼吸困难、咳嗽。常见胸腔积液。 9、胃肠系统疾病:十分常见便秘、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吞咽困难。 10、肝胆系统疾病:十分常见AST升高、ALT升高。 11、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十分常见皮疹。常见光敏性反应。 12、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十分常见肌痛、关节痛、肌无力。常见骨折。 13、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十分常见血肌酐升高、尿潴留。 14、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十分常见疲乏、水肿、疼痛、发热。 在临床试验中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儿童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详见药品说明书。 三、特定药物不良反应描述 1、认知障碍 临床试验中曾报告了各种认知受损症状。此类症状包括认知障碍(6.3%)、意识模糊状态(7.3%)、注意障碍(3.8%)、记忆受损(4.2%)、失忆症(2.8%)、精神状态改变(1.2%)、幻觉(1.0%)、谵妄(0.8%)、视觉幻觉(0.4%)和精神障碍(0.2%)。有4.4%的患者报告3级事件。基线时有脑转移的患者中这些事件的发生率(29.7%)高于无脑转移者(23.1%)。发生认知障碍的中位起始时间为0.92个月。在儿童人群中,2.6%(2/76例)的患者报告了1级注意障碍,1.3%(1/76例)的患者报告了2级注意障碍。 2、骨折 分别有5.3%(25/475)的成人患者和25.0%(19/76)的儿童患者发生骨折。总体而言,对骨折部位肿瘤累及的评估不充分;但有些成人患者的影像学异常可能提示肿瘤对骨的浸润。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大多数骨折发生在髋关节或下肢其他部位(例如股骨或胫骨干),一些骨折发生在跌倒或其他创伤的情况下。儿童患者的某些骨折发生在无外伤的情况下。 成人患者发生骨折的中位时间为3.42个月(范围:0.26-18.5个月)。发生骨折的成人患者中,有36.0%因骨折暂停恩曲替尼治疗。 19例儿童患者共报告41例骨折不良反应,其中有13例患者发生了一次以上骨折。儿童患者中,骨折主要发生在未满12岁的儿童患者中。在这41起骨折事件中,27起骨折事件痊愈,4起骨折事件痊愈伴后遗症,3起事件好转。儿童患者发生骨折的中位时间为4.3个月(范围:2.0–28.65个月)。发生骨折的儿童患者中,有15.8%(3/19)暂停恩曲替尼治疗。5例儿童患者因骨折停止恩曲替尼治疗。9例骨折为2级,8例骨折为3级。6例3级骨折为严重事件。无骨折部位肿瘤受累报告。 需及时评价患者的骨折体征或症状(例如疼痛、运动变化、畸形)。 3、共济失调 有15.7%的患者报告共济失调(包括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步态障碍等事件)。发生共济失调的中位时间为0.4个月(范围:0.03-28.19个月),中位持续时间为0.7个月(范围:0.03-11.99个月)。大多数患者(67.1%)的共济失调可恢复。老年患者(23.8%)的共济失调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年龄<65岁者(12.8%)。 4、晕厥 有4.6%的患者报告晕厥事件。在部分患者中,晕厥伴随低血压、脱水或QTc间期延长的报告。 5、QTc间期延长 在临床试验中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504例患者中,进行过至少一次基线后ECG评估的患者中有17例(4.0%)在开始恩曲替尼治疗后发生QTcF间期延长大于60ms,12例(2.8%)QTcF间期超过500ms。 6、周围感觉神经病 有15.7%的患者报告周围感觉神经病。中位发生时间为0.49个月(范围:0.03-20.93个月),中位持续时间为0.8个月(范围:0.07-6.01个月)。大多数患者(55.7%)的周围神经病可痊愈。 7、眼部疾病 临床试验中报告的眼部疾病包括视物模糊(8.5%)、复视(2.6%)和视觉障碍(1.6%)等事件。发生眼器官疾病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范围:0.03-21.59个月)。眼部疾病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个月(范围:0.03-14.49个月)。大多数患者(61.7%)的眼部疾病事件可痊愈。 四、儿童人群 儿童人群的总体安全性特征整体与成人用药的安全性特征相似。 儿童患者的安全性是根据来自3项临床试验(STARTRK-NG、STARTRK-2、TAPISTRY)76例儿童患者数据的结果确立的。其中14例患者介于28天到1岁,49例患者介于2-11岁,13例患者介于12-17岁。 儿童患者中发生频率高于(发生率至少高5%)成人患者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测异常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1.1%vs.3.4%)、体重增加(18.4%vs.6.9%)和骨折(10.5%vs.1.9%)。在扩展儿童安全性人群的76例患者中未观察到5级事件。发生率≥5%的3-4级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1.1%)、体重增加(18.4%)、骨折(10.5%)、贫血(9.2%)、肺部感染(9.2%)和ALT升高(5.3%)。 各年龄组(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性特征与恩曲替尼在儿童患者中的总体安全性特征相似。 五、老年患者 在临床试验中接受治疗的504例患者中,130例(25.8%)患者年满65岁,34例(6.7%)年满75岁。恩曲替尼用于老年患者的总体安全性特征与小于65岁的患者中的安全性特征相似。老年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高于小于65岁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头晕(48.5%vs36.6%)、血肌酐升高(31.5%vs23.3%)、低血压(21.5%vs14.7%)、共济失调(23.8%vs12.8%)。 六、上市后经验 不适用。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恩曲替尼
罗圣全
ROZLYTREK
entrectinib
ROS1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抗肿瘤药物
2024-08-21 16:15
问
布格替尼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答
布格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适用为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且对用克唑替尼[crizotinib]已进展或是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 布格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经克唑替尼治疗后不能耐受或疾病已经进展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 布格替尼是肺癌领域创新的药物,其在201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2022年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可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激酶及其基因突变体的活性,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其在延长患者生存、控制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布格替尼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个体素质等不同,所以对于是否可以使用布格替尼以及如何使用,都需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此外,使用布格替尼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视觉障碍、高血压、心动过缓等,因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向医生反馈。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布格替尼
布吉他滨
布加替尼
卡布宁布格替尼
布吉替尼
Alunbrig
2024-08-21 15:58
问
亮丙瑞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亮丙瑞林用药注意事项 1、运动员慎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妇女、可能怀孕的妇女或正在哺乳的妇女不应给予本品。在本品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观察到胎儿死亡率增加和胎儿体重减轻(大鼠和兔),而且胎儿骨骼形成异常有增加的趋势(兔)。[在大鼠中还观察到醋酸亮丙瑞林可进入母乳转运。] 3、儿童用药:不适用。 4、老年用药:通常,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会减退,因此应谨慎给予本品。 5、药物过量:尚缺乏本品在人体使用药物过量的研究资料。一旦出现过量,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给予对症及支持性治疗在大鼠试验中,皮下单剂量给药100mg/kg(根据体表面积估计约为人每日给药剂量的4,000倍),可导致呼吸困难、活动减少和过度抓挠。在早期每日皮下给予醋酸亮丙瑞林的临床试验中,剂量高达20mg/日,用药时间长达2年,未引起不同于1mg/日的剂量给药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Leuprorelin
亮丙瑞林
前列腺癌
绝经前乳腺癌
亮丙瑞林用药注意事项
2024-08-20 15:01
问
亮丙瑞林用药安全提示有哪些?
答
亮丙瑞林用药安全提示 1、应在医师指导下,排除用药禁忌,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2、孕期用药可引起流产,哺乳期用药不能排除药物对乳儿的危害,因此,妊娠期妇女、可能怀孕的妇女或正在哺乳的妇女禁用。 3、注射后不要搓揉注射部位,避免发生感染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4、用药期间不要喝酒,不然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5、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情况均须及时与医生沟通。 注意事项 1、运动员慎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妇女、可能怀孕的妇女或正在哺乳的妇女不应给予本品。在本品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观察到胎儿死亡率增加和胎儿体重减轻(大鼠和兔),而且胎儿骨骼形成异常有增加的趋势(兔)。[在大鼠中还观察到醋酸亮丙瑞林可进入母乳转运。] 3、儿童用药:不适用。 4、老年用药:通常,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会减退,因此应谨慎给予本品。 5、药物过量:尚缺乏本品在人体使用药物过量的研究资料。一旦出现过量,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给予对症及支持性治疗在大鼠试验中,皮下单剂量给药100mg/kg(根据体表面积估计约为人每日给药剂量的4,000倍),可导致呼吸困难、活动减少和过度抓挠。在早期每日皮下给予醋酸亮丙瑞林的临床试验中,剂量高达20mg/日,用药时间长达2年,未引起不同于1mg/日的剂量给药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Leuprorelin
亮丙瑞林
前列腺癌
绝经前乳腺癌
亮丙瑞林用药安全提示
2024-08-20 14:51
问
亮丙瑞林的具体不良反应副作用有哪些?
答
亮丙瑞林的具体不良反应 1、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异常:常见潮热、多汗、男性乳房发育、体重改变等。还可出现短暂的睾酮水平升高。 2、中枢神经异常:常见头痛,还可见抑郁、眩晕、情绪不稳定等。 3、消化系统异常:可见恶心、呕吐、结肠炎,偶见肝功能异常。使用本药长效制剂后,还可能出现腹水。 4、骨骼肌肉系统异常:表现为肌痛、关节疼痛、骨密度降低等。 5、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有的患者可出现阳痿和睾丸萎缩疼痛、夜尿、尿频、泌尿道障碍、阴道炎、阴道出血。 6、呼吸系统异常: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可能表现为干咳、气短、劳作或运动后呼吸困难等。 7、血液系统异常:偶尔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8、皮肤毛发异常:可见注射部位瘙痒、疼痛、发红、溃疡,有的人会出现出汗、夜汗、脱发或多毛、痤疮、皮疹。 9、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抑郁、疲劳、不适、记忆损害等。用于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性早熟时,可出现雌激素低下症状,如潮热、出汗、外阴阴道萎缩引起的阴道干燥、性欲减退和性交困难。治疗超过6个月会造成骨量丢失。少数妇女还会出现头痛、虚弱、情绪变化等症状,极个别妇女有发痒、皮疹、高热、过敏、停药后仍持续闭经。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Leuprorelin
亮丙瑞林
前列腺癌
绝经前乳腺癌
亮丙瑞林不良反应副作用
2024-08-20 14:44
问
艾拉司群特殊人群用药都注意哪些?
答
艾拉司群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期 根据在动物中的研究结果及其作用机制,口服艾拉司群(elacestrant)对孕妇可造成胎儿伤害。没有可用的孕妇口服艾拉司群(elacestrant)的人体数据来告知药物相关风险。 2、哺乳期 目前还没有关于人乳汁中含有艾拉司群(elacestrant)、其对产奶量的影响或母乳喂养的婴儿的数据。由于母乳喂养的儿童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接受艾拉司群(elacestrant)治疗期间和末次给药后1周内不要进行母乳喂养。 3、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 艾拉司群(elacestrant)对孕妇给药时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在开始艾拉司群(elacestrant)治疗前,验证具有生殖潜力的女性的妊娠状态。告知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接受艾拉司群(elacestrant)治疗期间和末次给药后1周内使用有效避孕方法。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伴侣的男性患者在接受艾拉司群(elacestrant)治疗期间和末次给药后1周内使用有效避孕方法。 4、儿童用药 尚未确定艾拉司群(elacestrant)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老年用药 在EMERALD试验中接受艾拉司群(elacestrant)治疗的237名患者中,43%为65岁或以上,17%为75岁或以上。与年轻患者相比,未观察到65岁及以上患者服用艾拉司群(elacestrant)的安全性或有效性存在总体差异。75岁及以上的患者人数不足以评估安全性或有效性是否存在差异。 6、肝功能损害 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的患者避免使用艾拉司群(elacestrant)。降低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患者的艾拉司群(elacestrant)剂量。对于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的患者,不建议调整剂量。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艾拉司群
依拉司群
ORSERDU
elacestrant
特定类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
2024-08-19 15:58
问
艾拉司群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答
艾拉司群药物相互作用: 1、其他药物对艾拉司群(elacestrant)的影响 1)强效和中度CYP3A4抑制剂 避免将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与艾拉司群(elacestrant)联用。 艾拉司群(elacestrant)是CYP3A4底物。同时使用强效或中度CYP3A4抑制剂会增加艾拉司群(elacestrant)的暴露量,这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2)强效和中度CYP3A4诱导剂 避免将强效或中度CYP3A诱导剂与艾拉司群(elacestrant)联用。 艾拉司群(elacestrant)是CYP3A4底物。同时使用强效或中度CYP3A4诱导剂可降低艾拉司群(elacestrant)的暴露量,这可能会降低有效性。 2、艾拉司群(elacestrant)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1)P-gp底物 当小浓度变化可能导致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时,根据P-gp底物的处方信息减少P-gp底物的剂量。 艾拉司群(elacestrant)是一种P-gp抑制剂。艾拉司群(elacestrant)与P-gp底物联用会增加P-gp底物的浓度,这可能会增加与P-gp底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2)BCRP底物 当低浓度变化可能导致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时,根据BCRP底物的处方信息减少其剂量。 艾拉司群(elacestrant)是一种BCRP抑制剂。艾拉司群(elacestrant)与BCRP底物联用增加了BCRP底物的血浆浓度,这可能会增加与BCRP底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艾拉司群
依拉司群
ORSERDU
elacestrant
特定类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
2024-08-19 15:44
问
艾拉司群和氟维司群相比哪个更好?
答
艾拉司群和氟维司群都是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它们在作用机制不同、适应症等方面有一定区别。艾拉司群和氟维司群两者疗效相似,不存在哪个更好的说法,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 艾拉司群 艾拉司群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由Menarini集团的子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开发,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乳腺癌。2023年1月,艾拉司群首次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或成年男性ER阳性、HER2阴性、雌激素受体1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这些患者在美国接受≥1线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氟维司群 氟维司群是获批用于治疗经内分泌治疗取得进展的晚期ER+乳腺癌绝经后女性的SERD。在转移性病例中,氟维司群作为单一药物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一项研究表明,就总生存率而言,增加剂量的500mg氟维司群优于历史上的250mg剂量。 区别概览 氟维司群是一种注射剂型,需要通过肌肉注射给药,而艾拉司群是口服剂型,患者可口服给药,更为方便。艾拉司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促进其内在化和随后的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从而降低ER水平,阻断E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而氟维司群是通过与ER结合并阻止其与天然雌激素相互作用,同时促进ER的降解,阻断雌激素依赖的肿瘤生长。 此外,两者治疗优势不同,氟维司群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其疗效和安全性经过了临床实践的验证。而艾拉司群在针对ESR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疗效,这类突变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且与内分泌治疗耐药有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艾拉司群
依拉司群
ORSERDU
elacestrant
特定类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
2024-08-19 15:32
问
阿来替尼毒理作用是什么?
答
阿来替尼毒理作用 1、一般毒理:在大鼠和猴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在临床相关暴露水平下的毒性靶器官包括但不限于红细胞系统、胃肠道和肝胆系统。在暴露量等于或大于人体推荐剂量给药下暴露量的10%-60%(按AUC计)时,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在暴露量等于或大于人体推荐剂量下AUC暴露量的20%-120%时,大鼠和猴中均可见胃肠道粘膜增殖区延伸。在暴露量等于或大于推荐剂量下人体暴露量的20%-30%(按AUC计)时,大鼠和/或猴中不仅观察到肝脏碱性磷酸酶(ALP)和直接胆红素升高,而且还观察到胆管上皮出现空泡形成/变性/坏死以及肝细胞增大/局灶性坏死。一般毒理学研究结果还显示,大鼠和猴在相当于或大于人体推荐剂量下暴露水平(按AUC计)的2.6倍和0.5倍时,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未产生不利影响。在接近临床相关暴露量时,在猴中可见轻度降压作用。未单独进行幼年动物研究。大鼠在暴露剂量相当于或大于人体推荐剂量下暴露量的4.5倍时,可引起牙齿和骨生长改变,牙齿改变包括变色、牙齿大小变化、伴随组织病理学出现成釉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层破坏。另外发现股骨和胸骨的骨小梁减少、破骨细胞活动增强。 2、遗传毒性:阿来替尼Ames试验结果阴性,代谢活化条件下中国仓鼠肺(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3、生殖毒性:妊娠大鼠与兔器官形成期给予阿来替尼,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2.7倍时(按AUC计),可引起母体毒性,并导致胚胎-胎仔毒性及流产。妊娠大鼠给予相同剂量时,导致胎仔偏小伴骨化过程延迟和器官轻微异常。兔胚胎-胎仔毒性预试验结果显示,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阿来替尼27mg/kg/天(约人用剂量暴露量AUC(0-24h,ss)的2.9倍),可引起母体毒性,并导致3/6只孕兔出现流产及胚胎-胎仔全部死亡,其余3只孕兔仅有很少的存活胎仔、可见胎仔与胎盘重量降低、食管后锁骨下动脉。大鼠胚胎-胎仔毒性预试验结果显示,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阿来替尼27mg/kg/天(约为人用剂量暴露量AUC(0-24h,ss)的4.5倍),可引起所有孕鼠的全部胚胎-胎仔丢失;剂量≥9mg/kg/天(约人用剂量暴露量AUC(0-24h,ss)的2.7倍),可引起母体毒性及发育毒性,包括胎仔体重降低、肾盂扩张、胸腺索、心室小和心室壁薄、骶椎与尾椎数量减少。尚未开展动物生育力研究来评价本品对生育力的影响,一般毒性研究中未见对雌、雄动物生殖器官产生影响。 4、致癌性:尚未进行致癌性试验 5、其他:阿来替尼吸收波长为200至400nm的紫外线,在鼠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实施的一项体外光安全性按显示,阿来替尼在UVA照射后可能存在光毒性。阿来替尼能穿过大鼠的血脑屏障并且留在脑组织内,在给药后24小时,CNS-血浆的放射性浓度比值在0.9至1.5之间。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6:06
问
阿来替尼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阿来替尼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强效ALK和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临床研究中,抑制ALK酪氨酸激酶活性可阻断下游信号通路STAT3和PI3K/AKT的激活,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凋亡)。阿来替尼及主要代谢产物(M4)在体外和体内能抑制ALK酶的突变型,包括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突变型。阿来替尼的主要代谢产物(M4)在体外具有类似效价和活性。非临床研究显示,在非临床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中,阿来替尼能够诱导携带ALK融合基因的肿瘤消退、生存期延长,包括颅内肿瘤动物模型。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5:58
问
阿来替尼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阿来替尼不良反应 1、本说明书描述了在临床试验中和上市后应用观察到的可能由阿来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近似的发生率。由于临床试验是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在一个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能与另一个临床试验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发生率。 2、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大约有928例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了阿来替尼治疗,其中203例患者接受了盲态的本品治疗。在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NP28761,NP28673)中,评价了253例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阿来替尼600mg每日两次治疗的安全性,中位暴露时间为11个月(范围:0-35个月)。在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评价了152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阿来替尼600mg每日两次治疗的安全性,中位暴露时间为17.9个月。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20%)包括便秘(36%)、水肿(34%,包括外周水肿、全身水肿、眼睑水肿、眶周水肿)、肌痛(31%,包括肌痛和肌肉骨骼疼痛)、恶心(22%)、胆红素升高(21%,包括血胆红素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和结合胆红素升高)、贫血(20%,包括贫血和血红蛋白降低)和皮疹(20%,包括皮疹、斑丘疹、痤疮样皮炎、红斑、全身皮疹、丘疹样皮疹、瘙痒性皮疹和斑状皮疹)。表3汇总了在II期临床试验(NP28761,NP28673)和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来自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良反应按MedDRA系统器官分类列示。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按以下惯例定义: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在每个系统器官分类内,按照发生频率降序展示不良反应。 3、肝毒性:在三项临床试验(NP28761、NP28673、BO28984)中,分别有15%和14%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报告了AST和ALT升高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事件为1和2级,各有3.7%的患者报告了≥3级的AST或ALT升高事件。这些事件一般在治疗起初3个月内发生,通常为一过性,并在暂停阿来替尼治疗(分别有1.5%和3.0%的患者)或降低剂量(分别有2.2%和1.2%)后恢复。分别有1.2%和1.5%的患者因AST升高和ALT升高而停药。在三项临床试验中,2例发生3-4级AST/ALT升高的患者通过肝脏活检确认为药物性肝损伤,1例患者发生4级药物性肝损伤不良事件,这些病例中2例退出阿来替尼治疗。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在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各有5%的患者发生3或4级ALT或AST升高,接受克唑替尼的患者中分别有15%和11%。 4、心动过缓:在三项临床试验(NP28761、NP28673、BO28984)中,8.9%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报告了1或2级心动过缓,没有患者发生3级事件。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365例具有给药后心率数据的患者中,有66例患者(18%)心率低于50次/分。在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15%给药后心率低于50次/分,接受克唑替尼的患者中该比例为20%。应按照管理出现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没有患者因为心动过缓停药。 5、重度肌痛和CPK升高:在三项临床试验(NP28761、NP28673、BO28984)中,28%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报告了肌痛,包括肌痛事件(22%)和肌肉骨骼疼痛(7.4%)。多数事件为1或2级,3例患者(0.7%)发生3级事件。仅2例患者(0.5%)因不良事件需要调整阿来替尼的剂量;没有患者因为肌痛事件退出阿来替尼治疗。362例具有CPK实验室数据的患者中,43%的患者发生CPK升高,3级CPK升高的发生率为3.7%,至3级CPK升高发生时间的中位数为14天。3.2%的患者因CPK升高而调整剂量;没有患者因为CPK升高退出阿来替尼治疗。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尚无重度肌痛的报告;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和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分别有2.6%和1.3%报告3级CPK升高;至发生3级CPK升高发生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7.5天和369天。 6、胃肠道反应:常报告的胃肠道反应为便秘(35%)、恶心(19%)、腹泻(16%)及呕吐(11%)。多数事件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报告的3级事件包括腹泻(0.7%)、恶心(0.5%)及呕吐(0.2%)。这些事件没有导致患者退出阿来替尼治疗。在各项试验(NP28761、NP28673、BO28984)中,至便秘、恶心、腹泻和/或呕吐事件的发生时间的中位数为21天。在完成第1个月的治疗后,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降低。在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阿来替尼组的1例患者(0.2%)发生4级恶心事件,克唑替尼组3级和4级恶心、呕吐及腹泻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及2.0%。实验室检查异常表4汇总了II期临床试验(NP28761,NP28673)和III期临床试验BO28984中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所发生的治疗中出现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5:48
问
来那度胺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研究表明,本品既不经细胞色素P450途径代谢,也不会抑制或诱导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表明来那度胺在人体中不太可能引起基于P450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或受其影响。体外研究表明,来那度胺不是人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多药耐药蛋白(MRT)转运体MRP1,MRP2,或MRP3;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OAT1和OAT3;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IP1B1或OATP2);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OCT1和OCT2;多药和毒素挤出蛋白(MATE)MATE1和新型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N)OCTN1和OCTN2的底物。来那度胺是P-糖蛋白(P-gp)的底物,但并不是其抑制剂。 1、口服避孕药:尚未研究来那度胺与口服避孕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体外研究的结果,预期激素类避孕药与来那度胺单药之间不会发生有临床影响的药物相互作用。但是,己知地塞米松对CYP3A4有弱至中度的诱导作用,可能对其它酶以及转运体也会有影响。因此无法排除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会造成口服避孕药药效降低的可能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怀孕。 2、华法林:合用多次剂量来那度胺(10mg)对R-或S-华法林的单剂量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合用华法林单次剂量25mg对来那度胺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但是,尚不清楚在具体临床使用(与地塞米松合并用药时)中是否会存在相互作用。地塞米松有较弱至中度的酶诱导作用,此诱导作用对华法林的作用暂不清楚。建议密切监控华法林伴随用药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3、地高辛:和安慰剂相比,在与来那度胺10mg/日合用时,地高辛的Cmax和AUCo→∞可升高14%。合用单剂量地高辛0.5mg时,对本品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尚不知这一作用是否会因治疗方案变化(如更高的来那度胺剂量或合用地塞米松)而有所差异。因此,建议在本品治疗期间对地高辛浓度进行监测。 4、地塞米松: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同时应用40mg地塞米松对来那度胺(25mg)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 5、可能引起血栓风险升高的合并治疗:对正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类药物或其它药物(如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使血栓风险升高,故应谨慎使用(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可能引起血栓风险升高的合并治疗对正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类药物可能会使血栓风险升高,故应谨慎使用。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5:46
问
来那度胺的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来那度胺注意事项 1、妊娠警告:来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化学类似物,结构与沙利度胺相似。沙利度胺是一种己知的对人类有致畸作用的活性物质,会导致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出生缺陷。在猴中来那度胺所诱发的畸形与沙利度胺的作用相似。如果在妊娠期间服用来那度胺,可能会发生致畸作用。 为大程度地降低与服用本品相关的风险,特别是胎儿暴露,必须在一项针对有怀孕可能的女性的妊娠预防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RMP)的指导下方能对本品开具处方。 该风险管理计划(RMP)有以下强制要求:针对处方医生与患者的培训信息;有控制的药物发放系统;Celgene公司对RMP有效性的随访评估。该风险管理计划将服用本品的患者分为不同风险人群:有怀孕可能的女性(WCBP);无怀孕可能的女性;男性。为大程度地减少本品治疗时发生怀孕的风险,对每个风险类型的人群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所有的患者都必须履行Celgene公司的风险管理计划(RMP)以预防怀孕的发生,除非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患者没有怀孕的可能。 2、无怀孕可能的女性判定标准:下述女性被认为是没有怀孕可能且不需要进行妊娠检测或接受避孕的咨询。 (1)已接受子宫切除术或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女性。 (2)女性已自然绝经(但癌症治疗后闭经者不能排除怀孕可能)至少连续24个月(即在此之前连续24个月中的任何时候都未再有过月经)。 如果主治医生不确定某女性患者是否符合无怀孕可能的女性的判定标准,则建议咨询妇科医生的意见。 3、咨询:有怀孕可能的女性禁用本品,除非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患者须知晓该药对胎儿的预期致畸风险。 (2)患者须知晓在开始治疗前4周直至整个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4周内,都需要不间断的实施有效的避孕措施。 (3)即使有可能怀孕的女性出现闭经,也必须遵循有效避孕的所有建议。 (4)患者应有能力遵循有效的避孕措施。 (5)患者已被告知并知晓妊娠的可能后果,且如发现有妊娠风险需立即咨询医师。 (6)患者须知晓在因妊娠检测结果阴性而获得来那度胺后,需立即开始治疗。 (7)患者须知晓每4周一次的妊娠检测的必要性,并按时接受检测,已确认接受过输卵管结扎者除外。 (8)患者声明其己知晓使用来那度胺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对于服用本品的男性患者,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来那度胺在于精液中,含量极低。为了慎重起见,所有服用来那度胺的男性患者都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知晓如果与妊娠女性或有可能怀孕的女性发生性行为,对胎儿可能有致畸风险。 ②知晓如果与妊娠女性或有可能怀孕的女性发生性行为时需要使用安全套。 针对有可能怀孕的女性,处方医生必须确保:患者遵循Celgene公司的风险管理计划中预防怀孕的要求,包括确认患者对这些要求已有充分的理解;患者声明同意前述的所有条件。 4、避孕: (1)在开始治疗前4周、整个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4周内(即使有暂停用药),有可能怀孕的女性患者都必须使用两种可靠的避孕方法,包括一种高效的避孕方法与另一种额外的有效避孕方法,除非该患者承诺实行绝且持续的禁欲并且要对此进行每月一次的确认。如果未实施有效的避孕措施,则患者必须向经过培训的相关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有关避孕措施的咨询,以便开始有效的避孕。 以下是适当的避孕方法示例:高效避孕方法:宫内节育器(IUD)、激素(激素埋植剂,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IUS),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排卵抑制黄体素-仅片剂,如去氧孕烯)、输卵管结扎、配偶输精管结扎、有效避孕方法:男用安全套、女用避孕隔膜、宫颈帽。采用激素方法避孕,应在本品治疗前4周开始使用。 (2)由于使用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会有所升高,因此不建议合用口服复方避孕药。 (3)如果患者目前正在合用口服复方避孕药,应改用以上任何一种有效的避孕方法。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在停止服用口服复方避孕药后的4-6周内仍持续存在。如与地塞米松合用,类固醇避孕药的疗效可能会降低。 (4)埋植剂和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在植入时可增高感染和阴道不规则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对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一般不建议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因为在置入节育器时有发生感染及造成月经失血的潜在风险,这可能会加重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的病情。 5、妊娠检测:根据当地医疗实际,必须在医生监督下对有可能怀孕的女性进行妊娠检测。 要求检测的灵敏度至少为25mIU/mL。对实行且持续禁欲的可能怀孕的女性,这一要求仍然适用。妊娠检测、开具处方和分发药品都能在同一天进行。应在开出处方后的7天以内向有可能怀孕的女性患者发放本品。 (1)开始治疗之前,应进行两次有医学监督的妊娠检测;在患者己实行有效避孕至少4周后,首次检测须在开始治疗前10-14天进行;第二次检测须在开始治疗前的24小时内进行。这些检测是为了确保患者在开始本品治疗时没有怀孕。 (2)随访和治疗结束时,应每4周(包括治疗结束后4周)重复进行一次有医学监督的妊娠检测,除非是已确认患者进行了输卵管结扎。这些妊娠检测皆应在患者在来医院领取处方的访视前24小时之内完成。 6、男性:在健康受试者中,在用药期间来那度胺在精液中的含量极低;且在停药3天后从精液中已检测不出本品。为慎重起见,并考虑到特殊人群(如肾功能受损者)的药物消除时间会有所延长,所有服用来那度胺的男性患者,如果其配偶已经怀孕或有怀孕可能但未采取避孕措施,则其在整个治疗期间、暂停用药期间以及停止治疗的4周之内都应使用安全套避孕。男性患者服用本品期间不应捐献精液。 7、教育材料:为了帮助患者避免胎儿的来那度胺暴露,上市许可证持有者将向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教育材料。目的是强调来那度胺有预期致畸性的警告,在治疗开始之前提供避孕建议,并为是否需要进行妊娠检测提供指南。处方医生应将所有患者须知的关于来那度胺预期致畸风险以及严格避孕措施(见“避孕”)的信息提供给有怀孕可能的女性患者以及男性患者。 8、其它特殊警告和用药注意事项: (1)血液学毒性: 本品会导致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在使用本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前12周内,应每2周进行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监测,之后则每月一次。 患者可能需要暂停用药和/或下调剂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使用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时可导致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升高(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组为5.1%,而安慰剂/地塞米松组为0.6%)。4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偶见(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组为0.6%,而安慰剂/地塞米松组为0.0%)。建议患者如有发热应立即报告。可能需要下调剂量。如果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医生应考虑使用生长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使用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时可导致3级和4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升高(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组为9.9%和1.4%,而安慰剂/地塞米松组为2.3%和0.0%)。建议患者和医生观察出血体征和症状(包括瘀斑和鼻出血),特别是在合用易导致出血的药物时。必要时可能需要下调来那度胺的剂量。来那度胺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因此来那度胺与其它骨髓抑制性药物合用时应谨慎。 (2)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 使用来那度胺联合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曾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事件(主要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在采用本品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观察到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显著升高。 合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曾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可能更高。因此,接受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谨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可能会使血栓风险升高的其它药物(如激素替代治疗)。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2g/dl时应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建议患者和医生观察血栓的症状和体征。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症状(如气短、胸痛、手臂或大腿肿胀)应寻求医疗救治。建议使用预防性的抗凝血药物,特别是对于存在其它血栓风险因素的患者。请在谨慎评价个体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后再决定是否采取抗凝血的预防措施。 如果患者发生了任何血栓事件,必须停止治疗并开始标准的抗凝治疗。一旦患者经抗凝治疗后病情得以稳定并且血栓事件的并发症己得到控制,可按原来的剂量(根据获益-风险评估)重新开始来那度胺治疗。在来那度胺治疗期间,患者应持续进行抗凝治疗。 (3)心肌梗死: 接受来那度胺的患者中曾有心肌梗死的报告,特别是那些己知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对存在己知风险因素(包括曾发生血栓)的患者应进行密切监测,并采取措施大程度地降低所有可控性风险因素(如抽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4)过敏反应: 曾有过发生血管性水肿和严重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的报道,这些事件可以产生致命后果。既往使用沙利度胺时曾发生过4级皮疹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如发生2-3级皮疹,应考虑暂停或停止用药。如发生血管性水肿、4级皮疹、剥脱性或大疱性皮疹或可疑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必须停止用药,并且在这些反应缓解后不得重新开始用药。 (5)肿瘤溶解综合征:曾有在来那度胺治疗期间出现致命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在治疗前具有高肿瘤负荷的患者有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应对这些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6)燃瘤反应(TμmorFlareReaction):本品在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试验中曾发生燃瘤反应,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触痛、低热、疼痛和皮疹。因此不建议使用本品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除非是在具备良好监测条件的临床试验中。 (7)第二原发肿瘤: 在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中,与对照组(1.38/100患者-年)相比,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组(3.98/100患者-年)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率有所升高。非侵袭性第二原发肿瘤包括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皮肤癌。大部分侵袭性第二原发肿瘤为恶性实体肿瘤。 在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中,与对照组(2.5%)相比,来那度胺组(7.5%)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率增高。对于侵袭性第二原发肿瘤,在接受来那度胺与美法仑联合给药或在大剂量美法仑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立即接受来 那度胺治疗的患者中发现了数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实体肿瘤;在一些临床试验中,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再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发现了数例B细胞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在开始来那度胺治疗前需考虑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风险。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使用规范癌症筛查手段以评估患者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可能性并酌情予以相应治疗。 (8)甲状腺功能:曾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例报告,应考虑对甲状腺功能进行监测。 (9)周围神经病变:来那度胺的结构与沙利度胺相似,己知后者会诱导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因此,不能排除长期使用来那度胺者发生神经毒性的可能性。 (10)乳糖耐受不良:来那度胺胶囊中含有乳糖。对乳糖不能耐受患者,应评估使用本品治疗的风险-效益比。 (11)未使用的胶囊 应告戒患者切勿将本品给予其它人,并且在治疗结束时应将未使用的胶囊返还给药剂师。 9、其它注意:在本品治疗期间和停药后1周内,患者不应献血。对驾驶或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未研究本品对驾驶或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本品可能对驾驶或操作机器能力有轻到中度的影响。在本品使用者中曾有疲劳、头晕、嗜睡和视力模糊的报告。因此,建议在驾驶和操作机器时应谨慎。 10、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来那度胺的结构与沙利度胺相似。沙利度胺是一种己知的有人类致畸作用的活性物质,会导致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出生缺陷。在猴中来那度胺所诱发的畸形与沙利度胺的致畸结果相似。因此,预期来那度胺可能会有致畸作用,故妊娠期间禁用本品。有可能怀孕的女性应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如果女性患者在使用来那度胺期间发生妊娠,必须停止治疗,并且要求其向在畸胎学方面有专长或经验的医生寻求评估和建议。如果男性患者在使用来那度胺期间其配偶发生了妊娠,则建议该怀孕女性向在畸胎学方面有专长或经验的医生寻求评估和建议。在给健康受试者用药期间,来那度胺在人类的精液中含量极低;且停药3天后,在精液中未能检出本品。为慎重起见并考虑到特殊人群(如肾功能受损者)的药物消除时间会有所延长,对于使用来那度胺的所有男性患者,如果其配偶已怀孕或有怀孕可能但未采取避孕措施,则在整个治疗期间、暂停给药期间以及停止治疗后的4周内都应使用安全套避孕。 哺乳期妇女,尚不确定来那度胺是否通过人的乳汁分泌,因此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停止哺乳。 11、儿童用药:尚无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用药经验。因此,本品不应在0-17岁患者中使用。 12、老年用药:在用本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年龄至高为86岁。 在MM-009和MM-010研究中接受本品治疗的703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45%的患者年龄≥65岁,12%的患者年龄≥75岁。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组和安慰剂/地塞米松组之间的≥65岁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在接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的353名患者中,46%的患者年龄≥65岁。在这两项研究中发现,其中接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的患者,65岁以上患者比≤65岁患者更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房颤和肾衰,但未见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由于老年患者更有可能存在肾功能下降,所以在选择剂量时应谨慎并对肾功能进行监测。 13、药物过量:尽管在剂量范围探索研究中部分患者的服药剂量高达150mg,同时在单剂量研究中部分患者的服药剂量高达400mg;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尚无处理来那度胺药物过量方面的经验。这些研究中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基本都是血液学方面的毒性。如果发生药物过量,建议采用支持治疗。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5:39
问
来那度胺用药安全提示有哪些?
答
用药安全提示 1、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2、用药期间和用药前后4周内,要严格进行避孕,育龄妇女还需要每4周接受一次妊娠检测。如果发现有妊娠可能,需立即咨询医师。 3、本药可明显增加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如果出现气短、胸痛、手臂或大腿肿胀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4、用药后可能出现疲劳、头晕、嗜睡和视力模糊,建议驾驶和操作机器时要谨慎。 5、本药可明显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用药治疗的前12周,需要每2周进行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监测,之后每月进行一次。 6、曾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例报告,可以考虑接受甲状腺功能监测。 7、千万不要将本品送给其它人,并且在治疗结束时,要将没有使用的胶囊返还给药剂师。 8、服药期间出现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5:28
问
来那度胺的具体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
来那度胺的具体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反应:可能出现四肢水肿,严重的可见深静脉血栓。 2、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反应:可见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呼吸系统反应: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鼻出血、鼻炎、咽炎、肺炎、肺动脉栓塞。 4、肌肉骨骼系统反应:可能出现关节痛、背痛、肌肉痉挛、肌无力。 5、泌尿生殖系统反应: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泌尿道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变。 6、神经系统反应:可见头晕、头痛、失眠、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震颤。 7、精神系统反应:可见神经衰弱、疲乏。 8、肝脏异常:可见氨基转移酶升高,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 9、胃肠道反应:常见便秘、腹泻,其他还有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体重减轻等。 10、血液系统异常:这类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包括贫血、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 11、皮肤反应:可见皮肤干燥、瘙痒、皮疹、荨麻疹。 12、其他不良反应:还可能引起视物模糊、发热、四肢痛。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标签:
安圣莎
艾乐替尼
阿雷替尼
Alectinib
Alecensa
Alecinix
2024-08-16 14:55
问
吉非替尼服用过量会出现哪些情况?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近年来靶向药物的上市,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吉非替尼是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之一。 吉非替尼(Gefitinib,伊瑞可,易瑞沙)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属小分子化合物)。对EGFR-TK的抑制可阻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 吉非替尼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推荐剂量为250mg(1片)每日1次,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吉非替尼服用过量会出现哪些情况? 吉非替尼片(易瑞沙)对于服用过量本品还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现在尚不知过量服用可能出现的症状。 临床试验中,少量患者服用到每天1000mg的剂量,观察到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增加和严重程度升高,主要是腹泻和皮疹。对于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
标签:
吉非替尼
易瑞沙
Gefitinib
Iressa
Geftinat
非小细胞肺(NSCLC)
2024-08-12 16:25
问
易瑞沙常见的副作用?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吉非替尼(Gefitinib,伊瑞可,易瑞沙)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属小分子化合物)。对EGFR-TK的抑制可阻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口药品,是肺癌靶向治疗新药。目前临床研究表明,易瑞沙对东方人种、女性、非吸烟者、肺泡细胞癌或腺癌患者的疗效较高。 易瑞沙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和皮疹,其它有肝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但大多数程度轻微。另外,在极少数病人中出现间质性肺炎,需要立即住院进行治疗。建议患者服药期间要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的状况。
标签:
吉非替尼
易瑞沙
Gefitinib
Iressa
Geftinat
非小细胞肺(NSCLC)
2024-08-12 16:20
问
泰瑞沙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
温馨提示:本网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仅供参考,若有相关问题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泰瑞沙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泰瑞沙应由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使用。那么服用泰瑞沙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呢? 在使用泰瑞沙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前,首先需要明确EGFRT790M突变的状态。应采用经过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确定存在EGFRT790M突变方可使用泰瑞沙治疗。 在3期临床试验AURA3中,接受泰瑞沙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以达到10.1个月,比标准铂类化疗(4.4个月)多出了5.7个月;脑转移的患者在接受泰瑞沙9291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以达到8.5个月,比标准化疗(4.2个月)多出了4.3个月;客观缓解率达到71%(标准化疗为31%)。参考AURA3临床研究的数据,服用泰瑞沙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0.1个月,而采用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平均为4.4个月。 在两项全球单臂临床试验中(AURA扩展研究II期部分和AURA 2研究)获得了411名既往接受过治疗的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数据,这些患者服用的剂量为每日80mg。411例患者中,333例暴露于本品治疗至少6个月;97例患者暴露至少9个月;但是,无患者暴露达12个月。服用泰瑞沙治疗后患者中常见(>20%)不良事件为腹泻(42%)、皮疹(41%)、皮肤干燥(31%)和指(趾)甲毒性(25%)。 导致剂量减少或中断治疗的常见不良事件为心电图QTc间期延长(2.2%)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9%)。2%或2%以上患者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为肺炎和肺栓塞。服用泰瑞沙有4例患者(1%)出现致死性间质性肺病/非感染性肺炎不良事件。1例以上患者报告的其它致死性不良事件包括感染性肺炎(4例患者)和心脑血管意外/脑出血(2例患者)。服用泰瑞沙后5.6%患者因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导致中止治疗的常见不良事件为间质性肺病/非感染性肺炎和脑血管意外脑梗死。
标签:
甲磺酸奥希替尼片
奥希替尼
泰瑞沙
Osimertinib
TAGRISSO
AZD-9291
2024-08-12 16:17
«
1
2
...
68
69
70
71
72
73
74
...
84
85
»
更多药品
更多
阿培利斯(,阿吡利塞,Alpelisib)
适应症
用于经基于内分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携带PIK3CA突变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阿帕他胺(Apalutamide)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有高危转移风险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和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CSPC)的成年患者。
克唑替尼(Crizotinib)
适应症
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及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特泊替尼(Tepotinib)
适应症
用于治疗不可切除、METex14跳跃突变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抱歉,暂无数据~